第四节 物资供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95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物资供应
分类号: F251
页数: 2
页码: 485-4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物资供应的种类包括统配物资、部管物资和市场经营的物资。1950-1970年,物资供应以服务农业为主,1971年后随着工业的发展,物资供应量扩大。1979年后,物资价格实行双轨制,物资分配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1990年,物资购货额和销售额分别为1978年的3倍和3.5倍。主要物资供应包括金属材料、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建筑材料等。
关键词: 安溪县 经济管理部门 物资管理 物资供应

内容

一、物资种类
  按分配渠道分:
  1.一类物资(统配物资),由国家计委统一管理。1978年以前,安溪物资局物资供应以统配物资为主,主要品种是:
  金属材料:生铁、钢铁、钢丝绳、铜、铝、锌、铅、锡、铜材、铝材等。
  机电产品:机床、汽车、工业锅炉、电磁线、布电线、钢蕊铝绞线、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电焊条、工业轴承等。
  化工建材:硫酸、烧碱、纯碱、橡胶、轮胎、水泥、平板玻璃、油毛毡、塑料等。
  火工产品:炸药、雷管、导火线等。
  此外还有非物资部门经营的煤炭、焦炭、木材、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化肥、农药、农膜等。
  2.二类物资(部管物资),属于专用的和专用性较强的物资。由中央各部管理分配。如铁矿石、电极糊、机械设备、水电设备等。
  3。三类物资,属于市场经营的物资,由省、市、县主管分配或自由交易。如滑石粉、石棉板、石灰石、纤维板、废有色金属等。
  二、物资供应
  1949年以前,安溪物资供应量很少,主要物资是生铁、木材、煤油,由商人自行调剂。
  1950—1959年,物资实行全国统一价格,不加运杂费,物资需求按统一调拨供应。1959年2月,县计委设物资供应处,负责主要统配物资调拨供应,但业务量少,年购货量61.77万元。销售总额64.22万元。
  1960—1970年县物资供应以服务农业为主,年平均购货量59.28万元,销售量57.76万元。1963年旱情严重,抗旱物资供货量占全年供应量50%。1965年全年供应钢材211吨、水泥1320吨、电动机29台/99.5千瓦等,其中用于支农、抗旱、救灾分别占全年供应量的57.8%、63%、48.3%。
  1971年随着县化肥厂等“五小”工业的建设,物资供应量随之扩大。1971—1978年,物资部门年购进额销售额分别在200—300万元之间,分别比1970年增长247.8%和235.5%,生产单位的库存量也进一步扩大。1978年销售总额中、机电产品占38.6%、金属材料占24.3%、化工占16%、建筑材料占21.1%。
  1979年后,物资的价格按规定的经营费率作价,物资分配实行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发展横向经济。物资部门除供应计划内统配物资外,还供应计划外物资,价格执行双轨制。1990年,物资部门物资购货额为1110.6万元,为1978年的3倍。销售额1271万元为1978年的3.5倍。其中金属材料占44.7%、机电产品占13.6%、化工产品占14.8%、建筑材料占26.9%。主要物资供应钢材2901吨、钢丝绳1吨、铜3吨、铝7吨、锌1吨、汽车5部、电磁线3吨、布电线70公里、钢蕊铝绞线32吨、电动机443台/1,297千瓦、变压器3台/160千伏安、电焊条23吨、工业轴承1.19万套、纯碱85吨、轮胎1567条、水泥1.53万吨、平板玻璃2898重量箱、油毡4907卷、塑料7吨、炸药258吨、雷管61.7万发、导火线30万米。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机构

安溪物资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