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计划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92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计划管理
分类号: F721.2
页数: 2
页码: 452-4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供销社的计划管理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1952年开始,逐渐从基层社到公司,从农副产品推销计划到农副产品采购计划,再到工业品计划。1980年开始执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计划调节为主”的计划体制。1985年供销社管理的农副产品全部放开,取消对农民下达派购任务。同时,统计工作也得到了加强,成为经营管理的参谋作用。
关键词: 安溪县 管理 计划管理

内容

1952年计划工作贯彻“由简到繁,逐步提高”的方针。计划从基层社编起,重点是以“推销农副产品和满足社员生产、生活需要”为原则,把供销社经济纳入国民经济的计划轨道。
  1953年贯彻“上级社为下级社服务,基层社为社员服务”的方针,根据上级社计划与全县市场需求情况,按国内纯购进、国内纯销售、农副产品采购、废旧物资回收、生活资料零售、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六项指标,编造年度商品流转计划,以指令性下达给基层社、公司,作为考核企业的指标,月检查上报,季度汇总,年终汇编。当时执行“贯彻从严,要求从低,逐步提高”的方针,实行“商品统计备查簿”和“定期盘存,以存计销”的做法。
  1954年计划工作实行自下而上编制综合平衡,由上而下审查批复的办法,计划着眼于整个农村市场,改原来“农副产品推销计划”为“农副产品采购计划”,并增加“对农村私营商业批发”的计划内容,实行统一商品分类、统一商品名称、统一商品单位。同年9月实行棉布计划供应。
  1955年本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对合作社多做批发,少做零售”的方针,编制计划。1956年贯彻“统一领导,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各自核算”的原则。县社与县商业局分工,实行“谁管什么业务,谁管什么计划”。从此,工业品计划由国营商业条条下批,块块分配平衡,而后条条上报备案。县社为主管理与编制农副产品采购和推销计划。
  1958年实行“块块为主,条块结合”的计划管理体制。1961年国合分开,计划工作执行“条条为主”计划管理办法,沿用同商业部门合并时期“块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
  1969年商品流转计划改为“商品收购、调拨计划”。商品流转总值计划被取消,实行“统一计划,差额调拨,品种调剂,超产留有,一年一定”的办法。1973年将“超产留有”改为“保证上调”。
  1978年贯彻执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方针。1979年深入开展清产核资,共削价处理积压商品88.80万元。
  1980年贯彻“统一要求,分别填报,集中汇总,不重不漏”的原则,开始执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计划调节为主”的计划体制。1981年年、季度计划推行由批发、仓库、门市部、购销站起编,计划指标、依据、措施由下而上制定,自上而下下达。
  1983年4月,农副产品实行管理的只有毛竹、篙竹、黄麻、茶叶、烤烟、柑桔、桂元、荔枝、香蕉、土纸、香菇等,其他商品放开。1985年供销社管理的农副产品全部放开。取消对农民下达派购任务,允许多渠道经营,由市场自行调节。
  1985年《统计法》公布后,依法着手进行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开展调查预测工作。1990年县公司、基层社等单位,做到月有简便分析,季有综合分析,年有总结分析,全年写了235篇分析报告。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全面,起到供销系统经营管理的参谋作用。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