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管理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90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管理机构
分类号: F721
页数: 4
页码: 436-4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不同历史时期的百货公司、五交化公司、糖酒公司、食品公司、烟草局(公司)、石油公司和华侨友谊公司的成立和经营情况。涵盖了各个公司的设立年份、主要经营商品、业务组织架构和职工人数等信息。
关键词: 安溪县 企业成立 经营商品

内容

一、百货公司
  1951年4月,泉州贸易公司在安溪设营业处,1952年7月改为南安县百货支公司推销组,1955年7月隶属晋江分公司。经营有纺织、针织、百货、文化、食糖、糖品糕点、建筑材料、西药等商品。
  1956年2月,中百安溪县公司成立,设人事、秘书、业务、财会、计统5个股,县城设一个批发部、2个门市部及湖头、官桥商店,职工57人。主要经营针织、百货、文化、石油、五金、交电、化工等大类商品。同年3月成立中国花纱布(后称纺织品)安溪县公司,设人秘、业务、财会、计统4个股,有批发部,城关门市部,职工32人,经营纺织品棉花类商品。
  1957年6月,百货、纺织品与商业局实行“政企合一”,主管日用工业品行业,设4个批发部,15个零售单位。
  1958年5月,商业与供销社合并,撤销公司设工业品组,职工82人。
  1961年8月,国合分家,恢复县百货公司,设人秘、业务、财会、计统4个股,下属有批发部、后垵油库、城关门市部,职工51人。
  1963年10月,划出石油、五金、交电、化工业务。
  1970年8月,国合又合并,撤销公司归工业品组。1972年10月恢复县百货公司,主营纺织品、针织品、百货、文化四大类商品,职工54人。1979年在门市部增设侨汇物资专柜。1981年,糖、烟、酒、交电、侨供业务移入华侨商店,职工102人。
  1983年1月,成立纺织品公司,经营纺织品、针织品批发业务,与百货公司为一套人马,二块牌子,二套核算。次年1月,纺织品公司撤销。
  1984年,经营单位划小,设大百、小百、纺织品、针棉织品、文化5个批发部及2个零售商店,职工118人。1985年增设家电批发部、零售部兼营家电、糖业糕点。
  1987年经营机构调整为百文批发经营部、针纺批发经营部、百货商场、后楼百货商店,职工110人。
  1990年,划出后楼百货商店、百货商场及批发部中的集体人员。百文批发经营部分设大百货、小百货批发部,职工78人。
  二、五交化公司
  五交化公司1963年10月成立时称“中国五金机械公司安溪县公司”,主营石油产品,五金机械、交通电工、化工原材料四大类商品,下设后垵油库、批发部、门市部,职工19人。1965年改称中国五金交电公司安溪县公司。职工29人。
  1970年8月并入县购销服务站工业品组。1972年10月组建安溪县五金交电公司,职工25人。1981年改称安溪县五交化公司。经营五金、交电、家用电器、化工四大类商品。经营单位有交电家电批发部、五金化工批发部、维修服务部、第一、第二商店,职工58人。
  1990年,公司内设人保、业务、财会3个股,下属有五金化工批发部、交电家电批发部、仓库、第一、第二商店、服务部、码头大厦门市部,职工59人。
  三、糖酒公司
  1953年,专卖公司南安批发部在安溪设推销组,营业处。1954年9月改由晋江分公司所辖,专营烟酒业务。
  1956年2月,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安溪县公司成立,在城关设批发部,职工18人。同年5月,中国食品杂货公司安溪县公司成立,主营干鲜果菜、酱腌菜、调味品、糖业糕点等商品。内设人秘、业务、计统、财会4个股,下设批发部、零售部、收购组、湖头酱油厂,职工41人。1958年5月并入商业局副食品经理部。
  1961年8月,恢复安溪县食杂公司,主营增加烟酒、食盐、水产及全县猪、禽、蛋的外调与城关地区的供应任务。设人秘、业务、财计3个股,经营单位有副食品批发部、综合门市部、物物对流门市部、食品购销组、北石繁殖场,职工60人。
  1963年10月,划出食品购销组,北石繁殖场归食品公司,职工35人。
  1970年8月,门市部划归商业局综合门市部,批发部并入副食品组。
  1972年10月,恢复安溪县食杂公司,设批发部1个,零售门市部3个,职工53人。
  1978年3月,划出干鲜果菜、调味品、食盐、水产等类商品归供销社经营,公司设人秘、财计、业务3个股及批发部、零售部各1个,职工25人。1984年6月,烟草业务划归烟草公司经营。
  1990年公司设人保、业务、财计3个股以及食糖仓库、酒类批发部、中山商场、综合经营部,职工35人。
  四、食品公司
  中国食品公司安溪县公司成立于1956年2月,担负全县城乡肉食禽蛋商品的收购、调拨、屠宰、供应工作。公司设人秘、业务、财会、计统4个股及城关、湖头、蓬莱、长坑、官桥、龙涓、西坪7个食品购销站和感德、龙门、御屏3个食品购销组,职工132人。
  1957年并入副食品经理部。
  1963年8月恢复中国食品公司安溪县公司,仍设上述4个股,下属单位有城关、蓬莱、湖头、感德、长坑、官桥、西坪、龙涓8个食品站及北石猪仓库,职工207人。
  1970年8月并入县购销服务站副食品组。1972年恢复县食品公司,但基层食品站归供销社所辖,职工43人。
  1973年将官桥、龙门、虎邱、龙涓、西坪、芦田、尚卿、魁斗、蓬莱、金谷、湖头、长坑、祥华、剑斗、福德等16个食品站移入食品公司,职工151人。1974年建立生猪良种场。
  1979年增设城厢食品站,官桥、湖头2个孵化场。福德食品站改为感德食品站下辖的食品组。
  1984年,公司设人保、业务、财计3个股,芦田、尚卿、祥华、金谷、魁斗5个食品站改为组,隶属西坪、长坑、蓬莱、城厢站管辖,职工207人。
  1985年设立贸易货栈,经营猪油、花生油及糖业糕点、酒、日用品等。
  1990年,公司有3个股,9个食品站及城关食品商店、贸易货栈、良种场,职工200人。
  五、烟草局(公司)
  1953年3月始设卷烟专卖推销组,负责全县烟草购销业务。1956年成立国营食杂公司。1984年7月成立安溪县烟草专卖局(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套人马两块牌子,隶属于省烟草公司。
  1990年,局内设人秘、财计、业务、批发部、专卖办公室,职工19人,有固定资产原值100.94万元。
  六、石油公司
  解放后的1953~1972年9月,石油先后由供销社、百货公司、工业品经理部、五交化公司兼营,属自由买卖商品。
  1972年10月,建立安溪县石油煤炭公司,经营各种石油产品和煤炭。是年11月改名为安溪县燃料公司,1978年10月又更名为安溪县石油公司,隶属县商业局领导。1980年1月,煤炭从石油析出,组建县燃料公司。
  1985年11月,石油公司从商业局系统析出,组建福建省石油公司安溪支公司,升格为二级局,实行省石油公司和县政府双重领导,由县财办代管。业务和人、财、物由省、市石油公司统一管理。
  1990年,公司有干部职工53人,固定资产原值124.34万元,其中有储量1236立方米石油仓库1座、加油站3个、车库1个、汽车4部、办公楼及职工宿舍2座计33350平方米,县公司曾荣获省基础级和泉州市1988年度先进企业称号。
  七、华侨友谊公司
  1962年2月,成立安溪县华侨特种物资供应公司,担负全县侨汇物资供应工作,设城关批发部、零售部,职工12人。1963年增设蓬莱、官桥商店,人员23人。1966年10月并入县百公司。
  1981年4月,成立安溪县特需供应公司,经营侨汇物资和劳动保护用品。物资由省公司直拨。仍与百货公司为一套人马,二块牌子,仅设华侨商店。1982年4月正式分开,设人秘、行政、业务组,下辖城关百货门市部、针纺门市部、蓬莱华侨商店,职工52人。
  1984年7月,经上级批准增设外汇券专柜。公司设人保、业务、财计股。1988年7月更名为安溪县华侨友谊公司。
  1990年公司经营单位有批发部、百货商店、针纺商店、综合商店、蓬莱华侨商店,职工57人。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