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87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电话
分类号: F626
页数: 5
页码: 408-4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的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和农村电话的网络、设备和业务发展情况。在长途电话方面,从民国时期到解放初期,安溪县的线路和设备都非常简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线路数量逐渐增加,交换机容量也有所扩充。在业务方面,长途电话业务逐年增长,到1990年已经有大量计费出口长话。市内电话和农村电话在建设和业务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设备数量逐渐增加,业务量不断上升。
关键词: 电话 业务发展 电话线路

内容

一、长途电话
  (一)电路与设备
  民国时期,安溪县长途电话不仅线路少,设备也非常简陋,解放初期尚无大的改善,1957年仅有电路1路(报、话合用),1958年发展为2路,1959年至1974年均为4路,1975年装置3路载波机1部,电路增至6路。后逐年增置至1990年共有出局长途电路34路(包括出租电路5路)。长途电话交换机原系并入市话交换机,没有专门设置,1951年设专台5门,1957年改设10门,于当年撤除,直至1971年才设置专台,1977年改为40门共电交换机,1989年8月实现长途自动接续,它可以直拨国内有自动电话的市、县和国际、港澳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话。
  (二)业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安溪至南安电话架设竣工通话,这些电话线系属专营线,只供军政机关和自营企业专用。长途电话的基础是地方电话,1951年10月邮电局接管地方电信后,安溪县邮电局1951年9月开始办理长途电话业务,同时11月17日也在湖头邮电支局正式开放电信业务。1952年计费出口长话3254张,后业务量一度下降。1956年后,全县各自办局、所全部开放电信业务,蓝田、湖上农话交换点也兼行办理,并在安溪旅行社、安溪宾馆等单位设立长话代办点,电信服务机构遍布全县各地。1990年,计费出口长话286072张,为1952年的87.91倍,为1980年的7.86倍,翻2.97番;1990年国际及港澳长话11372张,为历史以来最多的一年;长话业务收入:1990年达1475490元,占电信收入的61.3%,占邮电业务总收入的43.95%。
  二、市内电话
  (一)网络与设备
  安溪县解放前乃至解放初期市内电话仍属地方电信。1949年仅有话机8部,直至1955年发展都很缓慢。1956年开始架设架空电缆12皮长公里,电缆芯线长度62对公里,杆路长度3公里,明线长度5.5对公里,交换机原20门改装100门,话机48部。1959年增装1台50门。1960年交换机更新及扩容达2台200门,话机达82部。以后发展仍较缓慢。1977年磁石交换机改共电总机2部280门。1979年架空电缆改埋地下电缆达4.2皮长公里,芯线245对公里,杆路长度10公里,明线长度17对公里,话机174部。1985年更新共电总机和扩容,容量达500门,话机达330部。为改变技术、设备的落后,适应市内电话发展的需求,1989年8月31日2000门长话、市话、农话合一HJ916自动交换机设备的市内自动电话开通,话机达601部。1990年话机增至858部,市内电话杆路长度达19公里,电缆长度达14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电缆10.1皮长公里,此外,还有用户小交换机5台200门。
  (二)业务
  民国24年安溪县城始设电话,电话交换机装置在县政府内,属地方电信,归县政府建设科管理,仅为县政府内部机关使用。1951年10月并入邮电通信企业,当年年底只有用户17户,其中:计费用户16户。由于城区范围狭小,机关不多又比较集中,发展缓慢。到1953年仅增4户,1957年仅达52户,1965年达113户,“文化大革命”影响,1970年降至91户,后多年仍发展缓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增长步伐加快,1980年182户,1985年299户。1989年市内自动电话开通投产,是年,市内电话用户达588户,其中:计费用户544户。市内电话专线用户10户。市内电话为1950年的49倍,为1985年的2倍。1990年发展更快,达840户,比1989年净增252户,为1985年的2.81倍。
  三、农村电话
  (一)网络与设备
  解放前及解放初期农村电话通信长期处于落后状态。1951年邮电部门接管农村电话时,全县仅有农话杆路176公里,线路199对公里,电话机22部。历经多年缓慢发展,到1958年,为实现公社所在地都设有交换点,队队通电话的要求,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是年,全县装有农话交换机总容量285门,农话杆路907公里,线路1971对公里,电话机310部。1960年,开始装用单路载波机1部;并开设社营交换点1处,装有20门交换机1台。1962年,农话话机达517部。1963年后社营交换点增加,国营交换点的话机下降。1971年邮电分设,社营交换机收回电信局经营管理。1975年,载波机增至10部,话机达665部。1978年,话机达765部。1990年,全县拥有交换机总容量1420门,其中:国营1360门、社营30门,场办30门。载波机36部,会机电话终端机19部,农村杆路551公里,线路1407对公里,农话电缆16.4皮长公里,邮电局经营的话机657部,社营话机7部,用户小交换机的话机170部;农村电话中继电路66路,其中:县至乡(镇)的直达中继电路44路,县至乡(镇)电路平均2.1路;电路中有半自动拨号电路17路;此外,还有出租电路3路,供乡(镇)和其他用户直拨。
  (二)业务
  安溪县农村电话从民国24年以后陆续建设,直至1949年,全县仅装有交换机5处:县政府、湖头、官桥、长坑、西坪,共22个用户。解放初期,仍由地方政府自建自用。1953年8月县邮电局接收县以下地方电信的统一管理,从此,农村电话成为地方国营通信企业。1954年才开始有所发展。到1959年全县设有农村电话交换点15处,总容量(包括长、市话)达16部/475门,计费用户388户。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邮电领导体制下放,农村电话管理体制分为国营和集体所有制两种,是年10月31日宝山交换点撤除,增设城厢、魁斗社营交换点。截至1990年,全县设有国营交换点21处:安溪、官桥、龙门、虎邱、西坪、芦田、龙涓、尚卿、魁斗、蓬莱、金谷、湖头、湖上、长坑、蓝田、祥华、剑斗、感德、福德、桃舟、大坪,交换机总容量1420门;社营交换点1处:丰田林场,交换机容量30门;用户小交换机9处:官桥茶厂、龙涓半林林场、湖头水泥厂、湖头二处五队、剑斗化肥厂、剑斗仙荣电厂、剑斗水泥厂、剑斗煤矿、潘田铁矿。1990年,国营农话用户计达673户,其中:计费用户644户;全年农话收入50.72万元。
  四、其他业务包括出租代维修各种电信机线设备,1980年收入只有1738元;近年来发展较快,1990年达338545元。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机构

安溪县邮电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
湖头镇
相关地名
蓝田县
相关地名
西坪镇
相关地名
宝山区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
龙门县
相关地名
虎邱镇
相关地名
龙涓乡
相关地名
蓬莱区
相关地名
金谷镇
相关地名
祥华乡
相关地名
感德镇
相关地名
大坪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