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政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86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行政管理
分类号: U491
页数: 2
页码: 390-3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解放前,县内未设立交通管理机构。解放后,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县政府设立建设科兼管交通事务,1956年正式成立县交通局,后更名交通科,编制减为4人。1970年8月,又改称安溪县革委会生产指挥处交通局,下设汽车、公路、邮政、民运4个管理站。1972年10月,恢复县交通局机构,定编15人,下设文秘、财会、汽车运输管理、公路工区管理、民间运输管理等股。1990年,全局人员57人,设有人秘、交管、计财、工程、安全企业管理等五个股。县交通局负责有关交通运输政策、法规和条例在县境内的组织实施,规划全县公路、桥梁等建设,对全县公路等进行管理。
关键词: 安溪县 交通 行政管理

内容

解放前,县内未设立交通管理机构。解放后,随着交通事业的日渐发展,交通管理机构和措施才相应设立和完善。
  1950年6月,县政府设立建设科,兼管交通事务。1956年2月,正式成立县交通局,定编制11人,内设秘书、民间工具管理和建设三股。局址设在西门码头,1958年在中山路兴建一座2层办公楼。1963年,县交通局更名为交通科,编制减为4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交通科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9月15日,交通科被取消,工作归县革委会生产领导组管理。1969年12月,成立安溪县交通运输管理站革命委员会,行使交通科职能。1970年8月,又改称安溪县革委会生产指挥处交通局,下设汽车、公路、邮政、民运4个管理站。
  1972年10月,恢复县交通局机构,定编15人,下设文秘、财会、汽车运输管理、公路工区管理、民间运输管理等股。1974年10月,理顺交通运输系统所属关系,设人秘、交管、工程三个股。1988年在后垵龙津大桥头新建交通大楼。1989年7月14日迁新址办公。至1990年,全局人员57人,设有人秘、交管、计财、工程、安全企业管理等五个股,同年交管股升格为交通运输管理所。
  县交通局具体负责国家和地方有关交通运输政策、法规和条例在县境内的组织实施,规划全县公路、桥梁、航道、渡口、码头的建设,对交通建设工程进行勘测、设计和施工监督,对全县公路、渡口、交通运输、车辆维修进行管理,检查督促交通各行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