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搬运装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86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搬运装卸
分类号: U1
页数: 1
页码: 3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搬运装卸行业在民国时期已经存在,但工具简陋,货物全靠人力搬运。解放后,搬运装卸行业得到发展,成立了搬运工会和服务社,统一承揽车船装卸和搬运价格。1959年,县搬运服务社更名为县搬运站,下设多个搬运站,从业人员数量增加。1967年后,各乡镇也设立了搬运站(组)。到1975年,全县设有搬运站(组)25个,从业人员456人。随着货物流量的增长,搬运工具逐步更新,配有多种机械设备。至1990年,县内有多个搬运站,从业人员共计426人。
关键词: 安溪县 交通 搬运装卸

内容

县内搬运装卸行业随船运产生,至民国时期,城关、湖头已有专门从事搬运装卸的码头工人,负责船运货物的搬运装卸。搬运工具主要有竹杠、木杠、扁担、麻绳,货物皆由人力肩扛背负,劳动强度大,码头工人收入低薄。
  解放后,搬运装卸行业迅速发展。1950年10月,成立中国搬运工会安溪县码头委员会,1956年成立安溪县搬运服务社,从业人员147人(其中城关80人,湖头40人,官桥27人),统一承揽车船装卸,统一搬运价格。工人实行按劳取酬。1957年人均工资664.32元,比其他行业人均工资略高。
  1959年县搬运服务社更名为县搬运站,属县办集体单位,下设城关、湖头、官桥、剑斗4个搬运站,从业人员275人,1960年全县搬运量288352吨。
  1967年,龙涓、蓬莱、西坪、金榜、龙门、魁斗、长坑、祥华先后设立搬运站(组),至1975年全县设有搬运站(组)25个,从业人员456人。其中县属集体单位6个,职工279人。年搬运量209715吨,周转量272687吨公里。1978年后,铁路和公路运输迅速发展,货物流量成倍增长。1985年至1987年,年搬运量均在50万吨左右,搬运工具逐步更新,已配有多种吨位的吊车、汽车、拖拉机和板车、手拉葫芦以及卷扬机、控压机、化肥运送机、煤炭输送机等机械设备。1990年,县内有城关、湖头、剑斗、官桥等4个县属单位职工296人,还设有魁斗、金谷、蓬莱、桃舟、康随、长坑、祥华、尚卿、龙涓、西坪、金榜、虎邱、龙门等13个乡镇属搬运站,从业人员130人。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