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路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85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公路桥
分类号: U448
页数: 8
页码: 374-3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公路桥的情况。其中包括专养公路桥、乡村公路桥等。
关键词: 安溪县 交通 公路桥

内容

从民国17年(1928)修建安同公路起,县内始建有公路桥。民国期间修建的桥梁中,除奥江桥于1984年元月开通往雅兴公路被当成公路桥利用至今外,其他桥至1949年大都已损坏。县内桥梁的大量建造是在解放后,其中50年代初修建的公路桥以木桥为多,木桥在当时曾发挥过重大作用,至60年代起才逐渐被各种永久性桥梁所取代。桥梁由多渠道集资建造,其中政府投资建的居多,群众集资、政府补助建的次之,县籍海外三胞也为家乡建造桥梁作出了相当的贡献。累计从1949年至1990年华侨和港台同胞共捐资造桥121座,捐资额为人民币780.5万元。详见“三胞捐资造桥情况表”。
  一、专养公路桥
  县内专养公路桥有115座总长3508米,分布在各主要公路干线上,其中有4座120米以上的大型桥梁和全市跨径最大的英溪桥。
  湖头大桥在湖头镇,属新集线,全长135米,宽7.5米,高8米,石墩石拱,分9孔,净跨径12米,1958年动工建造,次年建成通车,设计荷载为汽——20级。
  官西大桥在官桥镇中心医院西边,长153.6米,宽7.5米,为4孔5墩台石拱桥,净跨径30米。1962年9月下旬动工建造。1963年5月建成通车,总造价51.4万元,设计荷载为汽——13级,拖——60级。
  安溪大桥在县城西祥云渡,古凤池桥桥址附近,长237.88米,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1米,高12.4米,为8孔9墩台钢筋混凝土T型桥。净跨径26.5米。上部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桥,下部为沉井基础。1962年10月动工建造,1963年6月15日建成通车,总造价140万元,设计荷载为汽—13级,拖—60级。
  龙津大桥在县城大同路南端,长251.23米,宽12米,高15米,为目前县内第一大公路桥,县政府于1982年5月19日成立建桥指挥部,10月10日动工建造,1986年7月1日竣工通车。
  龙津桥设有5孔4墩2台,上部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净跨径40米,矢跨比1/8,拱轴系数2.814,设计荷载为汽—15级,挂—80级。下部为重力式石墩,基础除4号墩为深12米的沉井外,其余均为明挖基础。北台为空心台,设一净跨9米的圆弧拱以备环城路与桥立交之用。南台为组合式,前台由15根钻孔灌注桩组成,每根直径1米;后台为u型台。建桥总投工20多万工日,总造价230万元。其中省建委拨88万元,省交通厅拨89万元,县自筹65万元,龙津桥设计以优美的造型和较高的质量荣获县(1986~1987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英溪桥在城厢乡玉田村,长110米,宽7.5米,高12.5米,为单孔大跨径双曲拱桥,净跨80米,是泉州市跨径最长的桥梁。桥身采用5根变截面悬链线拱肋,设4个拱波,空腹石拱,1970年10月12日动工建造,次年2月竣工通车,设计荷载为汽—20级,后因主拱变型,1974年12月再投资15万元进行加固。
  二、乡村公路桥
  至1990年,县内共有乡村公路桥280多座,总长七千多米,随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分布在全县乡村,其中有民国期间建造的澳江桥和120米以上的大型桥梁5座。
  澳江桥原名磐石桥,在城厢雅兴和官桥碧一交界处,民国初由县城黄贻霖等开始往南洋向华侨募捐,民国6年动工建造,次年初步完工,因高度不够,泄洪受阻,被洪水挟带倒树冲坏。9年重建,12年建成,长94.2米,宽6米,高18米,分为2墩2台3孔,净跨2×19十18米,该桥为民国期间县内建造的最大石拱桥,1984年雅兴公路开通后被利用成公路桥。
  芦汀大桥在官桥赤岭,长110米,宽4.2米,高6米,为9墩2台10孔钢筋混凝土平板桥,净跨9.7米,设计荷载为汽—10级。1957年7月开工建造,1959年建成。1980年再从桥中心垂直接建往赤岭小学的钢筋水泥桥,长155.67米,宽4.2米,最高处6米,形成县内唯一的大型“丁”字桥,芦汀桥两次建造均由华侨捐资。
  奇观大桥在魁斗奇观,长145米,宽5.5米,高12.6米,主要由民办公助集资建造,华侨捐资4.5万元助建,结构为石拱,分3孔净跨(3×30)十(4×5),桥基为岩石,设计荷载为汽——10级,1979年6月建成通车。
  仙苑大桥在凤城吾都,长240米,宽6.8米,高11.85米,由民办公助集资建造,为目前县内最大型石拱桥和第二长公路桥,桥基为砂砾,分7孔,净跨径30米,设计荷载为汽—10级,1981年1月建成通车。
  榜头大桥在龙门榜头,长123.3米,宽5.5米,,高10米,由华侨捐资39万元、国家拨5万元建成。该桥为4墩2台5孔钢筋混凝土T型梁架,净跨径22.6米,设计荷载为汽一10级。1981年11月开工,1983年冬建成,桥梁地处河弯,首次采用单柱(圆柱)式桥墩,以减少水流对河床的冲刷,是县内较具特色的桥梁之一。
  美光大桥在龙门光孝,长200米,宽4.5米,高4.5米,主要由侨胞林道远、林英亮等96人捐资40万元建造,国家少量补贴助建。桥基为砂砾,分12孔净跨径15米,结构为T型梁,设计荷载为汽—10级,1983年10月建成。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湖头大桥
相关作品
官西大桥
相关作品
安溪大桥
相关作品
龙津大桥
相关作品
英溪桥
相关作品
澳江桥
相关作品
芦汀大桥
相关作品
奇观大桥
相关作品
仙苑大桥
相关作品
榜头大桥
相关作品
美光大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