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劳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84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劳动管理
分类号: F272
页数: 3
页码: 352-3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50至70年代,安溪乡镇企业的员工大多从农村调派,实行的劳动制度是“亦工亦农”,即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公社社员。分配方式为“厂评等级,队记工分,厂队结算,回队分配”。部分城镇居民进入乡镇企业,实行工资制。工资根据工作类型分为计件、计时和等级三类。1980年后,企业自行招聘员工,不分城乡人口,都实行工资制,按劳付酬。对于重体力劳动,企业提供劳保用品。伤病和困难补助由企业承担,但不实行退休制度。1980年,全县乡镇企业员工18167人,工资总额677.7万元,人均年收入373元。到1990年,员工数量增至37304人,工资总额4412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1182.7元。
关键词: 安溪县 企业管理 劳动管理

内容

50年代至70年代,安溪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大都从农村抽调,实行“亦工亦农”(既是企业职工,又是公社社员)的劳动制度和“厂评等级,队记工分,厂队结算,回队分配”的分配办法;一部分城镇居民到乡镇企业,均实行工资制。工资有计件、计时、等级3种形式。1980年后,乡镇企业所需劳动力,不分城乡人口,均由企业自行招聘,一律实行工资制,按劳付酬。属于繁重体力劳动的工种,由企业发给劳保用品;伤病治疗、困难补助均由企业开支,但不实行退休制度。1980年全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8167人,工资总额677.7万元,人均年工资收入373元。1990年全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37304人,工资总额4412万元,人均年工资收入1182.7元。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