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种养殖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82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种养殖业
分类号: F326.1;F326.3
页数: 1
页码: 3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的乡镇农业企业在民国时期开始创办,解放后逐渐发展,尤其是1978年后有较大发展。主要产品有大米、茶叶、水果、畜产品、水产品、林副产品等。1990年全县有乡镇农业企业422个,比1980年增长1.72倍。同时,种植业和养殖业企业也逐渐发展,并逐步走向专业化、科学化,效益不断提高。
关键词: 安溪县 农业企业 种养殖业

内容

安溪县的乡镇农业企业民国时期开始创办。解放后逐渐发展,尤其是1978年后有较大发展。农业企业主要有种植业企业(包括农、茶、林、果业)和养殖业企业(包括畜牧、水产业)。主要产品有大米、茶叶、水果、畜产品、水产品、林副产品等。1980年全县有乡镇农业企业356个,其中乡办37个,村办319个;从业人员5361人,其中乡办1530人,村办3831人;全年总收入451.35万元,其中乡办90.53万元,村办360.82万元。1990年全县有乡镇农业企业422个,其中乡办43个,村办379个;从业人员4719人,其中乡办1142人,村办3577人;全年总收入1229万元,其中乡办365万元,村办864万元,比1980年增长1.72倍。1990年乡镇农业企业总收入超百万元的有蓬莱镇、城厢乡、感德乡。
  一、种植业
  民国时期,安溪有泰安乡山兜埔农场,长卿镇水尾山农场,多卿乡马鞍寨农场,龙涓乡仙景农场和白石农场等。这些企业规模小,效益差。
  解放后,1958年各公社陆续办起各种种植业的专业场和专业队。主要有蓬莱公社新林茶场、金谷河东茶场、西坪公社红星茶场、长坑公社长坑茶场、湖头公社大寨后茶场、官桥公社和平林场等。至1980年全县有种植业企业346个,其中乡办34个,村办312个;从业人员5301人,其中乡办1512人,村办3789人;全年总收入401.35万元,其中乡办75.53万元,村办325.82万元。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农业企业体制也发生了变化,不少农业企业采用承包经营,出现开发性专业生产,规模扩大,收入增加。1990年全县有种植业企业401个,其中乡办40个,村办361个;从业人员4561人,其中乡办1127人,村办3434人;全年总收入1024万元,其中乡办336万元,村办688万元,比1980年增长1.72倍。
  二、养殖业
  1958年末,全县各社、队都办集体养猪场,有些社、队创办鸡场、鸭场、牛场,西坪公社创办“万头猪场”(虽未达万头猪,但规模较大)。至1962年养殖业大多解体。70年代,又出现兴办乡镇养殖业热。1975年县拨款9万多元,兴办15个集体养猪场,饲养种猪786头。1979年多数企业因效益差和体制变化等原因而停办。80年代以来,乡镇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并逐步走向专业化、科学化,效益不断提高。尚卿乡科山村成为养猪专业村,平均户养10.12头;龙门乡翠坑村有养鸡千只专业户4户。1990年全县有乡镇养殖业企业21个,其中乡办3个,村办7个,联办11个;从业人员153人,其中乡办15人,村办68人,联办75人;全年总收入205万元,其中乡办29万元,村办75万元,联办101万元,比1980年增长1.1倍。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