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业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82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农业企业
分类号: F276.3
页数: 3
页码: 346-3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农业企业的情况。其中包括种养殖业、企业选介等。
关键词: 安溪县 乡镇 农业企业

内容

第一节 种养殖业
  安溪县的乡镇农业企业民国时期开始创办。解放后逐渐发展,尤其是1978年后有较大发展。农业企业主要有种植业企业(包括农、茶、林、果业)和养殖业企业(包括畜牧、水产业)。主要产品有大米、茶叶、水果、畜产品、水产品、林副产品等。1980年全县有乡镇农业企业356个,其中乡办37个,村办319个;从业人员5361人,其中乡办1530人,村办3831人;全年总收入451.35万元,其中乡办90.53万元,村办360.82万元。1990年全县有乡镇农业企业422个,其中乡办43个,村办379个;从业人员4719人,其中乡办1142人,村办3577人;全年总收入1229万元,其中乡办365万元,村办864万元,比1980年增长1.72倍。1990年乡镇农业企业总收入超百万元的有蓬莱镇、城厢乡、感德乡。
  一、种植业
  民国时期,安溪有泰安乡山兜埔农场,长卿镇水尾山农场,多卿乡马鞍寨农场,龙涓乡仙景农场和白石农场等。这些企业规模小,效益差。
  解放后,1958年各公社陆续办起各种种植业的专业场和专业队。主要有蓬莱公社新林茶场、金谷河东茶场、西坪公社红星茶场、长坑公社长坑茶场、湖头公社大寨后茶场、官桥公社和平林场等。至1980年全县有种植业企业346个,其中乡办34个,村办312个;从业人员5301人,其中乡办1512人,村办3789人;全年总收入401.35万元,其中乡办75.53万元,村办325.82万元。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农业企业体制也发生了变化,不少农业企业采用承包经营,出现开发性专业生产,规模扩大,收入增加。1990年全县有种植业企业401个,其中乡办40个,村办361个;从业人员4561人,其中乡办1127人,村办3434人;全年总收入1024万元,其中乡办336万元,村办688万元,比1980年增长1.72倍。
  二、养殖业
  1958年末,全县各社、队都办集体养猪场,有些社、队创办鸡场、鸭场、牛场,西坪公社创办“万头猪场”(虽未达万头猪,但规模较大)。至1962年养殖业大多解体。70年代,又出现兴办乡镇养殖业热。1975年县拨款9万多元,兴办15个集体养猪场,饲养种猪786头。1979年多数企业因效益差和体制变化等原因而停办。80年代以来,乡镇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并逐步走向专业化、科学化,效益不断提高。尚卿乡科山村成为养猪专业村,平均户养10.12头;龙门乡翠坑村有养鸡千只专业户4户。1990年全县有乡镇养殖业企业21个,其中乡办3个,村办7个,联办11个;从业人员153人,其中乡办15人,村办68人,联办75人;全年总收入205万元,其中乡办29万元,村办75万元,联办101万元,比1980年增长1.1倍。
  第二节 企业选介
  一、蓬莱新林茶场
  1959年11月创办,初时场址在蓬莱公社新林大队,有茶园280亩,水田55亩,建茶叶初制厂、宿舍等320平方米。1971年10月场址迁往蓬莱茂林湾,兴建茶叶初、精制厂750平方米,宿舍、办公室350平方米,茶园430亩,果园86亩,水田22亩。1982年安装电动喷灌,喷灌茶园200多亩,职工45人,分为7个承包专业组,茶叶初、精制机械配套,实行初、精制联合加工。1982年10亩丰产茶园,平均亩产306公斤,获泉州市农业先进单位。1990年产茶22.5吨,产值13.15万元,利税1.63万元。
  二、金谷渊港茶果场
  1979年6月创办,场址在金谷公社大演大队渊尾,社办集体企业。1981年4月投产,职工30人,建有制茶车间、仓库、宿舍、办公室等,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茶园232亩,果园152亩。茶叶初制机械有摇青机、杀机、揉捻机、包揉机、烘干机等19台。1982年1月安装茶园喷灌机械,喷灌面积100多亩,茶园管理和加工场所以及交通、通讯、能源设施较好,县政府定为乌龙茶对外开放参观点。1986年后,先后有20多批日本、英国茶商、学者和台湾茶商到该场参观、考察。1990年职工75人(其中季节工45人),固定资产301.5万元;产茶13.5吨,产果20.5吨,产值12.8万元,利税3万元。
  三、蓝田食用菌开发公司
  1978年1月创办,址设蓝田街,系蓝田的骨干企业。拥有蓝田、蓝一、蓝二、尚忠等大队为主的生产基地,固定资产150万元。机械设备有平压杀菌炉、高压炉、脱水机等874套,形成12条食用菌生产线,为全乡5大基地(菌、茶、林、畜、果)建设之首。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与福建省外贸公司、福建省九州集团公司、厦门、古田外贸公司等单位长期签订贸易合同,产品深受国内外客商的好评。1990年从业人员3750人,其中技术人员120人,培植香菇350万筒,加工香菇171.5吨,产值857.2万元,纳税104万元,发放工资440万元。
  四、安溪县侨兴经济动物养殖场
  1989年2月创办,初称虎邱侨兴经济动物养殖场。址设安溪县良种繁殖场内,职工14人,兴建宿舍及附属设施120平方米,饲料基地10亩,种植狼尾草、黑麦草等牧草,总投资25万元,专项养殖肉用良种兔,为县内首家乡办专业养兔场。
  办场初期,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原种“哈白兔”70只(其中公兔50只、母兔20只)。该品种具有速长、多产等特点,系大型肉用兔,最大的一只可达3~3.5公斤,一般的一只可达2~2.5公斤,全年可产6~8胎,每胎产子8~10只,为国内良种。经营采取总场饲养和农户定点饲养相结合。虎邱、龙门、官桥、尚卿等乡镇的农户定点饲养1400只;南安、永春、长泰等县饲养5000只;总场饲养500只。并加强技术指导,实行产前技术指导、产中技术培训,产后联合销售。1990年产值50万元,利润5万元。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