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无烟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821
颗粒名称: 第八节 无烟煤
分类号: TD82
页数: 2
页码: 337-33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安溪县的几个煤矿区,包括剑斗煤矿区、后坪山-福前煤矿区、御屏煤矿区和祥华白荇-龙涓后田煤矿,介绍了这些煤矿的交通状况、煤层情况和储量等信息,同时也提到了安溪县煤炭开发的历史和现状。
关键词: 煤矿区 煤炭开发 安溪县

内容

一、剑斗煤矿区
  位于安溪县城北西36~39公里(直距)的剑斗镇东阳、剑斗、后井三村,汽车可直通国营煤矿煤仓,直接装煤,交通方便。
  矿区分东阳、后井两个井田,二叠系龙岩组三段为主要含煤段,含煤30多层,主要可采三层为29#、13#、10,局部可采五层,矿区断层,褶皱比较发育,后井井田以断层为主,东阳井田褶皱、断层都比较发育,总体为单斜构造,局部有火成岩侵入,变质程度高,煤质为中灰、特低硫磷,中等发热量之优质无烟煤,省301地质大队及省197煤田地质队,分别于1967年及1983年对后井及东阳两井田进行地质普查评价,分别于1969年及1986年提交了地质报告,后井储量为932万吨,其中工业储量344万吨(1983年省煤炭工业储量核实组核实为542万吨),东阳并田储量532万吨,其中工业储量262万吨。
  二、后坪山——福前煤矿区
  矿区位于安溪县城北西丰田乡后坪山至福前一带交通不太方便。
  矿区为二叠系龙岩组含煤段,尚未进行地质勘探工作。
  三、御屏煤矿区
  矿区位于天湖山煤田牛姆林边缘,矿区公路直通煤场,交通较方便。
  矿区为二叠系龙岩组含煤段,系天湖山煤田边缘,由于火成岩侵入影响,构造比较复杂,未进行详细勘探,地质资料不全,经小窑找矿证实有两层可采煤层。
  四、祥华白荇——龙涓后田煤矿
  矿区位于安溪县城北西的祥华乡白荇至龙涓乡后田一带,交通不便。
  该矿区为三叠系大坑组,煤系面积5.25Km2,1990年安溪县煤炭工业公司配合省197田地质队,市煤炭工业公司技术人员对白荇矿点进行踏勘,露头发现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34层,煤质一般,发热量4500~5500大卡,安溪县煤炭工业公司组织人员进行洞探。
  此外尚有湖上乡湖上、珍地村,尚卿乡青洋村也零星出露二叠系龙岩组含煤块段。
  安溪县煤炭开发较早,解放前,湖头商家曾雇请台湾人来珍地陈五阆山开洞挖煤。1955年为支援合作化,晋江专署组织人员来安溪珍地开办国营安溪煤矿,1958年发展到剑斗、冷水坑,有2000多人上山开洞挖煤。后因设备条件差,电力、资金不足,于1963年9月停产下马。1966年6月重建剑斗煤矿。1970年建后井平硐,1974年简易投产,实际生产能力3万吨/年。1987年建大畲煤矿,1990年投产。国营煤矿生产能力2.5~4万吨/年,实产3万吨/年。
  1964年起东阳村组织村民打洞挖煤,办起乡村煤矿。70年代大发展。目前东阳、后井、剑斗计有个体、集体小煤矿80多个,年产量约4万吨,御屏村自70年代组织村民到牛姆林挖煤至今,现产量达1万吨/年。其他福前、青洋、珍地、湖上也零星挖煤。
  1990年全县国营和乡村煤矿合计年产煤可达7—10万吨,缓解了安溪县用煤的不足。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