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陶瓷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798
颗粒名称: 第八节 陶瓷工业
分类号: F407.71
页数: 1
页码: 32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安溪县陶瓷工业历史悠久,解放后曾建瓷厂生产日用瓷,后因电源不足停产,进行技术改造后,亏损严重。
关键词: 陶瓷工业 发展 安溪县

内容

县内陶瓷工业历史悠久。清乾隆《安溪县志》记载,“瓷器出于龙涓及龙兴、崇善、崇信等里,质量不及德化。”民国时期,魁斗镇抚、奇观、尚卿、银坑、龙涓、福昌、珠塔等地个体或合资进行日用瓷生产。民国36年(1947),菲律宾侨胞陈丽水曾独资兴办奇观瓷厂,聘请德化师傅现场指导,生产碗、盘,色白秀丽。
  解放后,1958年5月,县人委会投资10.09万元,在魁斗兴建安溪县瓷厂,址在魁斗,由并入镇西瓷器生产合作社职工为技术骨干,新建龙窑一条及配套设施,以木柴为燃料烧瓷,1960年春投产,职工128人,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县工业局。是年,生产日用瓷116万件,产值21.93万元。后经技术培训产品更新,生产的日用瓷除适销全省各地外,茶壶、茶杯、工艺瓷花盆、观音、儿童玩具等70多种产品曾销往伊朗、伊拉克以及东南亚各国。1983年,瓷窑改木柴为电力,投资45.16万元,新建一条电窑和2086平方米车间,因电源不足,无法正常生产。1986年上半年亏损17.47万元,企业无能力承受,同年7月停产。1388年投资建烟煤隧道窑生产线,设计年生产能力750万件,投资3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至1990年,全厂职工223人,固定资产原值176.97万元,亏损57.6万元。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