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材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79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建材工业
分类号: F407.91
页数: 2
页码: 314-315
摘要: 本文讲述了石灰和水泥工业在安溪县的发展历程。湖珍一带群众开采石灰石烧石灰,用于建筑和肥料,成为传统产业。安溪县水泥厂和湖头水泥厂是县内主要的水泥生产企业,其中湖头水泥厂在建厂初期以老工人和新工人的培训为基础,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石灰 水泥工业 安溪县

内容

一、石灰
  石灰工业历史悠久。早在明代,湖珍一带就有群众开采石灰石用木柴为燃料烧石灰,用于建筑和肥料,而且世代相沿,成为当地传统产业。
  1952年,珍地集体组织生产石灰,当年生产石灰550吨。1956年划归县手工业联社管理,在湖头设立调拨站,是年,生产石灰4493吨,产值3.28万元,职工55人。1959年9月,县成立安溪县石灰厂,厂址在湖珍,隶属县工业局管理,改用白煤烧石灰,结束木柴烧灰的历史。1963年工业调整时期,县石灰厂并入湖头电冶厂,湖珍设石灰车间。1966年恢复安溪县石灰厂。1970年进行技术改造,改小窑为大型连烧窑,日产由原2吨提高到25~30吨,降低煤耗,吨灰耗煤由原来0.75吨降为0.2吨。1977年投资10万元,利用石灰为原料试产轻质碳酸钙成功。1981年,全厂有职工256人,生产石灰6万吨,产值62.61万元,利润30.8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60.17万元。1982年以后,因开发湖珍石灰石矿山,县石灰厂迁建湖头镇湖四村,转产轻质碳酸钙,更名为安溪县轻质碳酸钙厂。1990年,有乡、村石灰窑30余座,年产石灰3.85万吨,隶属乡、镇管理。
  二、水泥
  县内水泥工业始于1963年,县人委会利用钢铁厂厂房,创建安溪第一家水泥厂,后陆续扩建,提高生产能力。1978年,晋江地区投资在湖头创办湖头水泥厂,1981年投产,隶属晋江地区管理,1987年7月下放县管理。1980年县钢铁厂转产水泥,至1990年全县有3家国营水泥工业,1家乡办工业,职工1112人,固定资产原值2706.2万元,生产水泥15.39万吨,税利460.5万元,产值2264.9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7.8%,成为安溪县支柱行业。
  安溪县水泥厂 厂址在剑斗镇,前身系安溪钢铁厂,1963年该厂停办,改建水泥厂,初时与钢铁厂并存,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64年正式撤销钢铁厂。当年投资65万元,购置水泥生产设备和厂房改建,生产水泥1346吨,总产值10.32万元,职工88人,固定资产原值65万元。至1978年投资100万元,增建机立窑一套,车间一座,购置球磨机、汽车,提高生产能力,年产量4万吨,产值105.38万元。1984年向县建设银行贷款50万元,扩建2×8米机立窑一座,1985年省投资35万元,新建一座矿粉半成品料库,改变原料露天堆放状况,保证产品质量。
  1986年利用县扶贫资金及银行贷款计投资600万元,扩建年生产水泥4.4万吨生产线,10月动工,1988年4月竣工,6月正式投产。同时试行“吨产品工资含量”办法,实行工资与产品挂钩浮动,从而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实现税利7.34万元,比上年提高2倍多。1990年产值575.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051.8万元,税利97.8万元,职工378人,年生产能力7.5万吨。
  湖头水泥厂 厂址湖头镇西郊的睏口山,占地279亩,1978年动工兴建,1981年8月建成试产,总投资1670.52万元,隶属晋江地区管理。建厂初期,该厂以50个招工指标与南平、龙岩、永安三个水泥厂调换熟练水泥生产技术的老工人41人为骨干,同时,又派出新工49人前往南平、厦门等地学习配电、烘干、球磨机操作和化验工艺,1980年又选派125人到水安、明溪、德化等地学习水泥烧成、选原材料、机修工艺。1982年1月投资160万元,把原县石灰厂赎买,建为石灰石矿区,保证原材料供应。1987年7月1日晋江地区移交给县管辖,为全县较大水泥企业之一,年生产水泥5.65万吨,425R早强型水泥占84%,实现税利138.43万元。1988年又兼并县轻钙厂。1990年全厂职工达到591人,固定资产原值1594.4万元,年产水泥7.5万吨,产值1243.5万元,税利350.3万元。425R早强型水泥荣获省优质品称号。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机构

安溪县水泥厂
相关机构
湖头水泥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