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煤炭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79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煤炭工业
分类号: F407.21
页数: 2
页码: 312-313
摘要: 本文讲述了清光绪年间到1984年间,珍地站牛坑一带的煤炭开采历史,包括国营安溪煤矿、剑斗东阳村小煤窑、安溪剑斗煤矿等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煤矿 安溪县

内容

清光绪年间,珍地站牛坑(今湖上乡)一带群众就地取材挖煤炭烧石灰。民国32年(1943),湖头曾雇台湾人到珍地陈五阆山南侧大蔗沟开煤并,因故中辍。
  195年12月,晋江地区派员,由国家投资在珍地开办国营安溪煤矿,矿址在湖珍乡,开矿井一口。1957年产原煤5594吨,职工105人。1958年,矿址迁往剑斗大畲,投资55万元,在永春县境内的杏春、冷水坑、牛母林增开新煤井,抽调民工和职工2000余人修路挖煤,当年产煤25244吨。1959年又投资55万元,建设冷水坑二号、五号矿并,牛母林二号矿井,由于设备差,电力及资金不足停办,人员并入剑斗大畲,民工大部分撤退,留下部分转为职工。1963年工业调整时期,安溪煤矿下马,职工下放农业第一线234人,其余职工调其他企业。1964年起剑斗东阳村开始组织群众开矿井挖煤。
  1966年重新组建安溪剑斗煤矿,矿址设在大畲,在大畲建一对年产6万吨矿井,因储量有限,1967年秋停建转入小煤窑生产,年产原煤570吨。1969年2月矿部迁到后井,1971年在后井新建一对年产9万吨矿井,1974年投产,年实际产量3万吨。1978年11月,更名为安溪煤矿。
  1984年投资21.4万元,在大畲进行洞探,1988年由煤炭工业部和福建省小煤公司联合投资592万元,在大畲新建一对年产6万吨矿井,1990年投产,矿址迁到大畲,后井、大畲同时生产,井下打眼、采煤、运输、照明、通风、抽水等实现机械化生产。是年,全县有国营煤矿一家,乡、村集体和个体小煤窑160家,职工1736人,年产原煤54200吨,产值250.40万元。其中国营职工436人,年产原煤2.16万吨,产值103.4万元,由县经济委员会管理。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