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综合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78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综合治理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3
页码: 306-3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50年代开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取得一定成效。1981年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立管理站和防护督导站,结合节能措施,重点治理流失区,建立示范点,带动面上治理。官桥水土保持试验站开展科研试验,为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安溪县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内容

安溪县50年代就开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1953~1957年,由水利部门拨款4万元,在官桥、寮山、吾都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修建谷坊工程232座。其间,1954年3月,完成福建省水土保持第一个试点安溪官桥谷坊工程221座,控制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
  1959年冬,在官桥公社建立200亩植物引种试验园,培植试验苗木270多种,为全省采取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示范经验。翌年春,福建省政府在该试验园召开全省水土保持现场会,国家水电部副部长张含英、副省长刘永生到现场视察。至1960年,先后完成各种工程740多处,修梯田8000多亩,营造水土保持林10万多亩,采取以工程措施为主、坡沟兼治的方式,对减轻水土流失和抗御自然灾害起了一定的作用。
  1963~1966年,全县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9万亩,其中初步治理7.45万亩,加固提高5.54万亩,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治理成果得不到巩固,人为的新的水土流失不断发生。
  1981年底,成立安溪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1983年10月~1985年10月,组织普查小组对全县水土流失进行调查分析,写出《安溪县水土流失普查报告》。1986~1990年,相继建立23个水土保持管理站和水土保持防护督导站,每个管理站配备1名专职检验员及2~3名兼职水保干部。全县58人持有福建省核发水土保持检验员证。结合各种会议宣传贯彻国务院《水土保持工作条例》,省政府《水土保持工作实施细则》,市政府《关于开荒采石采矿以及基本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的通知》以及国家的《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环保法》等,使群众树立保护水土资源光荣,破坏水土资源违法的观念。查处乱垦滥种,乱砍滥伐,乱采石、沙、土,乱挖矿,乱倒土“五乱”案件2132件,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1981~1990年,全县布设94个水土保持供煤点,年供煤达5.375万吨,解决37万人的生产生活用煤,节省薪柴消耗841.5万担,又可结合封禁治理面积135万亩。还抓好节能措施,全县有32400多户落实节能措施,其中使用节柴灶3万户,节能灶1500户,沼气池900户。用煤代柴烘制茶叶,烧制砖瓦,用电冶炼生铁、铁合金等。还有一些厂矿、机关、学校使用微型鼓风机、电饭锅。坚持对重点流失区强化治理。建立3个重点示范片和11个不同类型的示范点,实行统一规划,分户治理和建立防治水土流失责任制。官桥镇蓝溪小流域的碧一、官郁、仁宅、仁峰、莲美、莲兜美6个村的治理点连成一片,形成林、果、草万亩基地。善益小流域的上苑、善益、马狮、山珍4个村连成5000亩的林果基地。城厢、凤城、金谷等地的治理点也逐渐基地化。全县砌筑水平梯田3858亩,挖鱼鳞坑31030亩,修竹节沟61210米,建土石谷坊148座,拦泥沙坝5座,防洪堤3574米,排洪沟3420米。全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2274亩,其中封禁治理393700亩,强化治理78574亩。治理中种果27777亩,种草5702亩,沿溪种竹1880亩。点上治理带动面上营造各种水土保持林41.6万亩,改造老茶园5.1万亩。总投资282多万元。
  1963年,官桥水土保持试验站开始投入水土保持各种试验工作并承担省水土办部署的水土保持重点科研课题。1965年3月,在官郁大队的草埔山、莲美大队的虎形山的流失山头,进行鹧鸪草繁殖试验获得成功。70年代,由于机构被撤销,试验工作被迫中断。1981年底,恢复机构。1983年,官桥水土保持站接受省水土办委托与省农学院合作,开展迳流测试研究,建造10人组人工观测记载的迳流小区和15组自动记载的迳流小区,积累大量有关数据,为分析探索花岗岩地区土壤侵蚀规律寻求切实可行的治理技术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坡地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制订适合本省实情的土壤侵蚀通过方程的经验指标提供第一手资料。1984年,分别引进国内外25个草灌品种,分山脊区和坡面区进行试验,经过观测,筛选出13个品种作为水土保持的优良牧草。1986年承担完成“安溪县崩岗侵蚀现状及其综合治理”的研究课题,开展“茶园改造利用与生态、经济效益研究”课题设计,均取得一定成效,为科学治理提供依据,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1986年被评为省水土保持先进单位。1987年,开展速生丰产混交林草的探讨研究获得显著效益,并主动把成功经验推向社队,带动全县推广混交林草1000多亩。1988年与邻村协作开展200亩速生薪炭林的示范治理,在应用推广方面迈出了一步。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含英
相关人物
刘永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