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77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电网
分类号: TM727
页数: 4
页码: 295-2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在70年代前只有自发自供的电站,1971年开始形成区域电网。1979年,安溪县供电所成立并设立调度室,开始建设35千伏变电站。随后,湖头、尚卿、村内水库二级电厂等35千伏变电站相继建成,形成了外安溪电网。1986年,剑斗35千伏变电站建成,将圆潭电站和感德小水电并入县电网。1989年,安溪湖头至泉州井山11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并把湖头原有35千伏变电站扩建为110千伏变电站。1990年,全县联网水电站达46座,装机96台,容量25771千瓦,占全县水电装机总容量70.20%;联网火电厂2处,装机6台,容量7500千瓦。
关键词: 安溪县 电力建设 电网

内容

70年代前,安溪境内的电站均自发自供。1952年1月,在城关西门建成第一座小火电厂,初为直流供电,电压110伏。同年5月改为电压220伏供电。1954年更改为三相交流电,供县政府及附近学校照明。1956年7月,凤城北石水电站建成后,始建安溪第一条6.3千伏高压输电线路2.80公里,供城关地区照明及祥云渡抽水机站抽水。1968年8月更换为10千伏。
  1971年,首次以10千伏输电线路把官桥向阳水电站与凤城北石电站联成区域小电网,供城关用电。同年10月,剑斗水电站一号机组投产,与双溪水电站联网,电压等级6千伏,初步形成剑斗“五小”工业区电网。
  1979年7月4日,成立县供电所并设立调度室。同年10月,在凤城北石建成安溪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架设枷楠电厂至北石变电站县内第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15.60公里。至1980年,凤城区域电网形成,联网电站6座,装机12台,容量3649千瓦。拥有35千伏输电线路15.60公里,6—10千伏线路527.10公里,电压0.4千伏以下的低压线路1936公里。35千伏配电变压器2台容量3000千伏安;6—10千伏变至0.4千伏配电变压器332台,总容量2475千伏安。
  1981年,建成仙荣火电厂至湖头水泥厂35千伏输电线路22公里,供水泥厂生产用电。1982年,湖头、尚卿35千伏变电站,村内水库二级电厂35千伏升压站相继建成。并先后建成枷楠、尚卿至湖头变电站,村内水库二级电厂至凤城北石变电站35千伏输电线路。至此,外安溪电网形成。
  1982年11月,把仙荣火电厂至湖头水泥厂35干伏线路延伸1公里,并入湖头变电站,湖头水泥厂由湖头变电站以10千伏线路供电。1984年8月,剑斗变电站从仙荣至湖头输电线路折接,把剑斗地区电网与外安溪电网联网,形成辐射内外安溪统一的县电网。
  1986年4月,剑斗35千伏变电站建成。1987年先后又建成福前、长坑变电站。并建成圆潭电站至福前、长坑变电站至科阳35千伏输电线路。1988年7月,感德供电公司自筹资金建成感德35千伏变电站,安装主变压器2×2000千伏安,并架设福前至感德变电站、感德至剑斗35千伏输电线路,将圆潭电站和感德小水电并入县电网。
  1987年1月,福建省计划委员会批准安溪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立项建设。2月,省电力工业局批复同意安溪110千伏输电线路于泉州井山220千伏变电站接联省电网。同时,成立“安溪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指挥部”,林园副县长任指挥。1988年4月,工程开始施工。1989年9月,建成安溪湖头至泉州井山110千伏输电线路64.80公里,并把湖头原有35千伏变电站扩建为110千伏变电站,设计安装主变压器2×31500千伏安2台,已安装一台。
  1990年底,全县联网水电站达46座,装机96台,容量25771千瓦,占全县水电装机总容量70.20%;联网火电厂2处,装机6台,容量7500千瓦。拥有110千伏输电线路64.80公里,35千伏线路188.40公里,6—10千伏线路1522.10公里,0.4千伏以下低压线路3125公里。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容量31500千伏安;35干伏变电站10座,容量7585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984台,总容量73760千伏安。全县水电站发电设备平均年利用小时3652时,年总发电量13403万千瓦时。火电发电量193万千瓦时。加上省电网购入,全县各项用电量14612万千瓦时。
  1990年,龙涓、祥华、蓝田3个乡的小水电尚未联入县电网,这些电站均在各自的区域内自发自供。
  主要变电站(工程)简介
  北石变电站 位于凤城镇美法村狗尾山。1979年8月建成,10月1日投入运行,电压等级35千伏。安装主变压器2000千伏安和1000千伏安各一台,总容量3000千伏安。工程总投资55.92万元。1989年9月,易容量1000干伏安为4000千伏安,总容量增为6000千伏安,后又更换容量2000千伏安为6300千伏安,总容量为10300千伏安,成为县电网枢纽变电工程之一。现有输电网络,35千伏出线2回路,一路联络村内水库二级电厂长20.20公里;一路联络枷楠电厂和湖头110千伏变电站长25.60公里。10千伏出线8回路。变电站辖属县电力公司经营管理,现有职工8人。
  剑斗变电站 位于剑斗镇剑斗村汤尾。1986年4月建成,电压等级35千伏,主变压器2000千伏安和4000千伏安各一台,总容量6000千伏安。35千伏出线4回路:南联湖头110千伏变电站,北接仙荣变电站,西挂感德变电站,备用一回路。6.3千伏出线8回路:联络剑斗电站、双溪电站各一回路;供县化肥厂、水泥厂、钢铁厂、煤矿、铁路剑斗火车站及剑斗地区其他用电6回路。剑斗变电站是安溪“五小”工业区的电力枢纽变电站。
  感德变电站 1988年7月建成,总投资240万元。电压等级35千伏,装置主变压器2000千伏安2台,容量4000千伏安。网络35千伏进出线4回路:联络福前圆潭电站、剑斗、仙荣变电站各一回路,供电福建省潘田铁矿一回路。10千伏进出线9回路,其中联络岐阳、福斗、霞村、槐东、福德、睏口水电站4回路,输供桃舟、铁路感德火车站及单位企业5回路。联网水电站8座,总装机容量5600千瓦。拥有各类变压器85台,总容量15780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39.30公里,10千伏线路114公里,6千伏线路8.50公里,0.4千伏以下低压线路200公里。供电区有感德乡22个村,毗邻桃舟、丰田、剑斗、长坑4个乡镇13个村,永春县一都乡东山村及省、县属诸企业单位。1989年该变电站实现产值131万元,被国家能源部、水利电力工会联合授予“优秀乡电管站”称号。
  湖头变电站 位于湖头镇横山村金龟山寨。110千伏变电站是在1982年11月建成的35千伏变电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1989年9月25日投入运行。安装主变压器31500千伏安和4000千伏安各一台。550千伏安消弧线圈一台。110千伏出线1回路;35千伏出线3回路,备用4回路;10千伏出线7回路,备用3回路。为安溪电网中心枢纽变电站。110千伏输电线路自湖头至泉州井山220千伏变电站联接省电网,全长64.80公里。县乡(镇)两级投资架设的35干伏线路188.40公里。网络北挂剑斗、感德、福前及仙荣发变电厂站;南联村内水库二级电厂、枷楠电厂及北石、南山变电站;西接温泉电站及尚卿、长坑变电站。10千伏线路联络白濑高〓、电冶厂电站及湖头电厂,输供湖头水泥厂、县化工厂、铁路火车站、珍地和湖上等地区单位。一期35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59.92万元,二期110千伏输变电扩建工程投资83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350万元。
  南山变电站 位于虎邱乡美亭村吾音埔,1990年12月建成。初由虎邱、西坪、芦田、大坪4个乡及县电力公司以股东形式集资180万元兴建,之后解除股份统归县电力公司经营。电压等级35千伏,安装主变压器3150千伏安2台,容量6300千伏安。35千伏出线4回路:一路从变电站至官桥铁峰山麓“T”接北石变电站联络村内水库二级电厂的线路长11.30公里,备用3回路。10千伏出线9回路,以联络芦田、西坪、虎邱、大坪、竹园、官桥发电厂站,备用3回路。变电站二次系统采用国家航空航天部第014中心计算机室设计生产的DWJK—ⅢG电网微机装置,集控制、保护、测量、信号、调度于一体,除具有二次系统所有功能外,并具有自动监测、自动记录、自动计算及画面显示的功能。10千伏采用户外式配电装置,取消常规的高压开关室和开关柜,采用新型的六氟化硫LW3—10/400开关。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机构

枷楠电厂
相关机构
仙荣火电厂
相关机构
湖头水泥厂
相关机构
感德供电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凤城镇
相关地名
美法村
相关地名
一都乡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
东山村
相关地名
湖头镇
相关地名
横山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