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引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76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引水工程
分类号: F426.92
页数: 5
页码: 281-2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古代引水工程主要包括陂和圳,明嘉靖年间修建了19处陂和圳,灌溉面积达到2.54万亩。清乾隆年间又兴修了20余处陂和圳。民国时期继续兴建引水工程,灌溉面积达到7.52万亩。解放后,安溪县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新建和扩建了大量引水工程。到1990年,全县共有13458处引水工程,总灌溉面积达到16.14万亩。其中一些重要工程包括澳江渠、陈厅渠、三英渠和百里渠。这些引水工程为农田灌溉和水利发电提供了重要支持,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 安溪县 水利 引水工程

内容

安溪古代引水工程,只有陂和圳。
  明嘉靖年间(1522~1565),安溪建有陂和圳19处,灌溉面积2.54万亩。其中有永安里的产坑破,依仁里的乌德陂和乌镇陂,新溪里的石蛇陂、洪岩陂、洪陂、洪山陂,新康里的郑岩陂,卓元东洋陂,崇善里的高陂、亭前陂、山洋陂、石鼓陂、西陂、官圳(即金谷大圳),崇信里的西门陂,还集里的芦汀两塘陂、感化里的前山坑陂,来苏里的陂焉陂及大官圳。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兴修的陂和圳有永安里的澳江陂和新康里的郑岩等20余处。清朝末年建成龙门半天圳,简易坝高2米,引水0.13秒立方米,渠长5公里,灌溉面积0.11万亩。
  民国21年(1932)3月,动工兴建赤岭圳、虞宗圳。民国24年4月,全县兴修水坝水圳三期共103处,灌溉面积1.11万亩。其中新筑水坝2处,水圳1处;修筑水坝66处,水圳34处。至民国38年,兴建较大的引水工程有参内祜水圳、参内大圳、蓬莱姑坑圳、官桥上苑大圳、虎邱金榜圳等28处。全县共有引水水利设施11193处,灌溉面积7.52万亩。
  解放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并拨出大量资金、器材、粮食支持新建和扩建水利设施。
  1950~1952年,侧重修复一批旧的引水工程。新建扩建灌溉百亩至千亩工程4处,百亩以下456处。增加灌溉面积0.38万亩。
  1953~1957年,大兴水利建设,外安溪新建或扩建一批较大引水工程,内安溪兴建小型工程。计增加新建工程1878处,其中可灌溉千亩至万亩6处,百亩至千亩32处,百亩以下1840处,新增加灌溉面积3.68万亩。
  1958~1962年,新建扩建引水工程632处,其中灌溉千亩至万亩有参内古井圳,百亩至千亩22处,.亩以下609处。共增加灌溉面积3.50万亩。
  1963年建成蓝田后溪圳,人工开凿隧洞长170米,为安溪第一座水利引水隧洞。同年,扩建澳江渠右干渠,增加灌溉面积0.131万亩,总灌溉面积达1.054万亩,成为晋江地区首座灌溉面积万亩的引水工程。1963~1965年,新建扩建工程697处。其中灌溉万亩以上1处;千亩至万亩5处;百亩至千亩23处,百亩以下668处,新增加灌溉面积0.77万亩。
  1966~1970年,新建扩建引水工程904处,其中灌溉百亩至千亩29处;百亩以下875处,新增加灌溉面积1.79万亩。
  1971~1975年,新建扩建引水工程354处,其中灌溉千亩至万亩有百里渠、莲美圳、艾内弯南渠和北渠共4处;百亩至千亩23处,百亩以下327处。新增加灌溉面积2.64万亩。1974年10月建成的蓬莱百里渠灌溉面积0.60万亩,双坑口引水隧洞长1550米,为安溪迄今最长的水利隧洞。
  1976~1990年,兴建工程有25处,其中百亩至千亩12处,百亩以下13处,新增加灌溉面积0.37万亩。这一期间,随着对一批较大引水工程灌区进一步合理规划改造配套日臻完善,工程管理组织逐步建立健全。同时,兴建一批灌溉结合水力发电的百千瓦以上水电站。从而,大的灌区覆盖了许多小型引水设施的受益范围,在满足灌溉用水的情况下,小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而废弃。到1990年,全县有引水工程13458处,其中灌溉万亩以上工程1处,千亩至万亩16处,千亩以下工程13441处,总灌溉面积16.14万亩。
  主要工程简介:
  澳江渠 坝址位于晋江西溪蓝溪下游城厢乡雅兴村澳江角落。上游集雨面积550平方公里。
  民国36年(1947)曾动工兴建,后半途而废。
  1953年,由晋江行政公署专员张连偕同省水利局人员实地勘查澳江坝址,决定立项建设。1954年3月动工兴建,1955年4月竣工。完成主要工程项目:重力坝1座,长37米,高3.10米,岩石基础。输水干渠2条,左干渠长24公里,流量0.4秒立方米,灌溉雅兴、光德、仙苑、中标、吾都。右干渠28公里,流量1秒立方米,灌溉同美、美法、砖文、土楼、员宅、过溪、古垵、同美农场。两渠灌溉面积0.923万亩。
  1963年,扩建北石水电站前池至右干渠渠首长12公里,流量由原来1.0秒立方米增至2.0秒立方米。同时,拦河坝加高0.36米,达到坝高3.46米。左干渠引水量增为0.50秒立方米。在凤城北石从右干渠引0.15秒立方米流量,通过新建长370米附托安溪大桥过河倒虹吸上凤冠山麓,再分两支渠输水、一支灌溉上场,一支供城关自来水及灌先声、员潭。支渠共长13公里,灌溉面积1310亩。至此,澳江渠总灌溉面积达10540亩,成为晋江地区首座灌溉万亩以上的引水工程。以后,工程陆续进行整修配套。渠系建筑物135座,其中输水76座,分水7座,排水5座。总完成土石方62.05万立方米,投工38.50万工日,国家拨款31.30万元。
  澳江渠建成后,利用水力相继建设一批电厂和加工厂,至1990年电厂仅剩装机容量279千瓦。
  1956年1月,成立安溪县澳江渠管养委员会,1985年8月更名为安溪县澳江渠管理处,配备主任、副主任各1人,隶属县水利水电局,1990年有职工8人。
  陈厅渠 坝址位于龙门乡湖山村溪西石壁,属晋江西溪龙门溪支流。1956年扩建时,上游集雨面积为89.95平方公里。到70年代,同安县兴建小坪水库,截溪内溪上游安溪辖地集雨面积23.20平方公里水源。陈厅渠坝址上游集雨面积实为66.75平方公里。
  1949年前,陈厅坝系临时性垒石拦水坝。1950~1953年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中,临时坝改建为卵石干砌坝。1955年9月~1956年2月工程扩建时,沿用旧日坝,扩建湖山原有渠段,新开渠道经观山、龙门、寮山至榜寨,渠道共长12公里,引水量0.40秒立方米,灌溉面积0.31万亩。
  陈厅渠拦河坝上游系溪西石壁坝,1961年,陈厅渠拦水坝水毁,未予恢复,并入石壁坝,石壁坝由此改称陈厅坝。本期并坝扩建工程,对冲刷成潭的旧有石壁坝下游坝脚,实施大块卵石抛填理砌护坦,并作左右护岸,依原左岸引水,流量1秒立方米。扩建渠首旧渠道0.80公里为总干渠,由此分水为左右干渠。左干渠长1.60公里,灌溉金狮、和平0.06万亩;右干渠通过新建湖山石拱渡槽(4跨拱,每孔净宽12.50米,全长60米),连接原有渠道,长12.10公里,引水量0.90秒立方米。1963年9月~1964年1月,再度对工程进行防渗整修配套。主要建筑物64座。总灌溉耕地0.50万亩。1990年汛期,陈厅渠拦河坝水毁,不宜旧址复建,择陈厅渠坝址上游396米处无坝型式左岸引水,新开挖渠道396米衔接旧有渠道恢复灌溉。陈厅渠历年兴修共完成土方12.63万立方米,石方1.04万立方米,投工16.02万工日,其中技工1.20万工日,总投资52.7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37万元。
  1956年5月成立陈厅渠管养委员会,属乡管,职工3人。
  三英渠 坝址位于蓬莱镇寮海村,属晋江西溪龙潭溪支流,上游集雨面积420平方公里。重力坝长51米,顶宽3米,平均坝高5米。渠道进水口在坝右侧。总干渠长3.50公里,左干渠14公里,右干渠28公里,沿程灌溉蓬莱镇10个村和金谷乡3个村耕地0.34万亩,补充灌溉耕地0.044万亩。
  三英渠前身为“英坝”,其址在现有坝址上游10米处,坝型为简陋的木石混合坝,坝高1.50米,长170米。坝右端引水灌溉寮海、溪沙(今新林)村农田200亩。
  1955年11月完成三英渠工程设计,1956年1月动工。拦河坝沿用旧木石混合坝,仅垒石加固,仍由坝右引水。建成渠首至溪沙吴圳头于渠3公里。于吴圳头构筑跨河渡槽,分为左右渠,左渠长14公里,右渠长9.70公里。1956年完成本期工程,渠系建筑物73座。1962年,吴圳头木质渡槽改建为永久性石拱渡槽。1964年10月,在吴圳头渠道分水处建成装机55千瓦渠道电站1座,派员驻管上游渠道和电站生产运行。
  1963年12月,扩建三英渠,1964年1月开工,同年9月完成扩建改线总干渠3.50公里,引水量由0.30秒立方米增至1.20秒立方米,拓宽左渠14公里,过水流量由0.10秒立方米增至0.40秒立方米;右渠旧线9.70公里扩大,流量由0.20秒立方米增至0.80秒立方米,延长新开渠道18公里。改造、新建渠系建筑物计201座。1966年1月完成坝区建设。共完成土石方25.38万立方米,投工21.20万工日,总投资33.6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20万元。
  之后,工程历经几次干支渠扩建和综合经营建设。其中1972年国家拨款2万元,扩建总干渠3.50公里,引水量由1.20秒立方米增为2秒立方米,以满足桥头(旧称吴圳头)电站发电用水。
  1957年3月成立三英渠管养委员会,1987年改为三英渠管理站。现有职工7人,渠道管水员8人。
  百里渠 坝址位于晋江西溪龙潭溪支流,蓬莱镇鹤厅村鸳鸯港,上游集雨面积330平方公里。1965年12月动工兴建,1974年10月全面配套完工。完成土石方97.33万立方米,投工98.66万工日,总投资17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70.40万元。
  工程以无坝右岸引水,总干渠长34公里,左干渠长12公里,右干渠长15.50公里,干渠总长61.50公里,折合103华里,故名“百里渠”。沿程灌溉16个村场,灌溉面积0.60万亩,主要建筑物计156座。其中双坑口隧洞是重点项目工程,全长1550米,开凿断面宽1.80米,高2米。1972年5月1日全洞贯通,出口洞顶树石碑一面冠名“群英洞”,为安溪迄今最长的水利隧洞。1983年8月,于左干渠3公里处建成洞口渠道电站,装机容量125千瓦。
  1978年3月成立安溪县百里渠管理委员会,属蓬莱镇管辖,现有管理人员12人。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连偕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城厢乡
相关地名
雅兴村
相关地名
同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