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蔬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76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蔬菜
分类号: F326.13
页数: 6
页码: 270-2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的蔬菜品种资源丰富多样。早期记载的蔬菜品种包括菘、芥、芥蓝、莴苣、蕹菜、苋菜、菠菱菜、茄、冬瓜、丝瓜、苦瓜、姜、蒜、韭、芹菜、着荙菜、茼莴、圆荽、蕨、苦荬菜等。后来增加了萝卜、胡萝卜、瓠、笋、薯蓣、白菜、南瓜、瓮菜、扁豆、荷兰豆、虎爪豆、蚕豆、落花生等品种。解放后,安溪的蔬菜种植有很大的发展,包括叶菜类、茎菜类、根菜类、花菜类、果菜类、瓜菜类、豆菜类、香菜类、水生菜和食用菌等。主要的蔬菜品种有白菜、芥菜、甘蓝、芥蓝菜、莴苣菜、苋菜、蕹菜、菠菱菜、牛皮菜、苦荬菜、茭白、黄瓜、冬瓜、茄子、辣椒、南瓜、豇豆、四季豆等。这些蔬菜在安溪农村得到广泛种植,部分品种还被销售到其他地区。对于蔬菜的种植,安溪农民采用育苗和栽菜的方法,并进行适时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促进蔬菜的生长和产量。
关键词: 安溪县 蔬菜 资源

内容

第一节 品种资源
  明嘉靖《安溪县志》记载的蔬菜和瓜类有:菘、芥、芥蓝、莴苣、蕹菜、苋菜、菠菱菜、茄、冬瓜、丝瓜、苦瓜、姜、蒜、韭、芹菜、着荙菜、茼莴、圆荽、蕨、苦荬菜等。清康熙《安溪县志》除上述外,补入王瓜、菜瓜、油菜、葱、薤、芋、薯、木耳、香菇。乾隆《安溪县志》又增加萝卜、胡萝卜、瓠、笋、薯蓣、白菜、南瓜、瓮菜、扁豆、荷兰豆、虎爪豆、蚕豆、落花生等。民国时期,蔬菜品种没有增加。
  解放后,安溪蔬菜有很大发展。198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8941亩,亩产1386公斤,总产量81668.5吨。1990年全县蔬菜总面积107743亩,平均亩产804公斤,总产量86622.5吨。其中春收蔬菜面积61877亩,总产量49229.7吨,亩产796公斤;夏收蔬菜面积19357亩,总产量15606.4吨,亩产806公斤;秋收蔬菜面积26509亩,总产量21786.4吨,亩产822公斤。
  一、叶菜类
  白菜 有大白菜、小白菜、包心白菜、卷筒白菜等。
  芥菜 有白芥、紫芥等,是本县农村主菜。全县各村落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栽种。冬春鲜用,并大量腌制晒干瓮贮。常年食用,俗称招菜。
  甘蓝菜 俗称包菜,产量高,有冬包菜和春包菜两种。
  芥蓝菜 俗称过蓝菜,产量不高,城镇视为上等菜。
  莴苣菜 俗称莴菜,有茎用(称莴苣)、叶用两种。叶用有圆叶绿、长叶绿,圆叶红、长叶红等类。
  苋菜 俗称旱菜,有红苋菜和白苋菜两种。
  蕹菜 俗称空心菜,又叫应菜,有大叶、小叶两种,大叶可植于水中。
  菠菱菜 俗称赤根菜,又叫红根菜。菠菱菜营养丰富,为质地较好的蔬菜。
  牛皮菜 俗称咬钹菜,旧志书称莙荙,人较少吃,多作饲料。
  苦荬菜 即苦尾菜,苦苣。
  二、茎菜类
  球茎 甘兰俗称菜球、大头菜,50年代开始栽种。
  竹笋 有毛竹笋、麻竹笋、绿竹笋。毛竹笋有春笋、冬笋。春笋为城镇居民“清明节”包“润饼”或“薄饼”必备;冬笋视为春节期间上等菜肴。麻竹笋产于夏秋季节,比毛竹春笋纤细鲜嫩清甜;绿竹笋产于夏季,清凉消暑,视为暑天上等汤菜。
  薯蓣 有大小两种,小的称薯,适宜病人食用,并可制中药淮山,产于内安溪。大的称“田薯”,有白、紫两种,内外安溪均有种植。
  芋头 有槟榔芋、白芋、红芋、九棕芋等,槟榔芋品质最佳,酥松可口,上市畅销,一般销往南安、鲤城、晋江及厦门一带。其余品种农村自食为多,较少上市。
  马铃薯 俗称江东薯,解放后开始种植,多数种于内安溪山区冬闲田,薯块圆而小,产量较低。60年代以后,从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引进良种,薯块大,产量高,为内外安溪冬种主要作物。
  薤 俗称腊薤或菖头,少鲜用,盐腌后作菜,味鲜适口。
  三、根菜类
  萝卜 俗称菜头,又称天宝六菜,除鲜用外,切丝或切条晒干腌制瓮藏,为农村主要咸菜。有早熟种和晚熟种两种。早熟种称为早六菜,“霜降”种植,“小雪”前后收获。晚熟种,春节前后收获。
  胡萝卜 俗称红萝卜、红菜头,富含多种维生素,外安溪城厢一带种植,城镇居民“清明节”包“薄饼”必用。
  豆薯 俗称番割,种子有毒。
  四、花菜类
  花椰菜 俗称菜花或花菜。50年代初引进,已在县内广泛栽种。
  金针菜 或称黄花菜,有野生于溪涧旁,有菜农栽培于菜园、茶园、果园岸边。
  五、果菜类
  番茄 又称西红柿,俗称“臭柿子”。营养丰富,果蔬兼用,为城镇居民较喜爱的一种菜蔬。
  茄子 有紫、白两种。紫色为红菜,白色则为茄。
  辣椒 有灯笼辣椒,俗称菜椒,还有牛角椒,米椒(最辣品种)等。
  六、瓜菜类
  南瓜 农村广泛栽种,产量高,食用或作饲料。
  冬瓜 外安溪农村广泛栽种。凤城、城厢一带最为盛行。除食用外,还可与白糖煮成冬瓜糖销售。
  苦瓜 又称红洋。有苦味,掺海蛎干、豆腐、瘦肉片煮汤,为上等汤菜,清心明目,消暑解毒。
  黄瓜 旧县志称王瓜,又称刺瓜。
  县内农村还栽种丝瓜(俗称鼠瓜)、角瓜、越瓜(俗称梢)、土瓜、青皮瓜(80年代从台湾引种,又称台湾瓜)、掌瓜(佛手瓜)、瓠(有两种,其一称大瓠,其二称胳膊瓠)等。
  七、豆菜类
  豆芽菜 俗称豆芽、豆青。
  四季豆 有长、短蔓两种。一年春秋两季可栽种。
  豇豆 俗称菜豆。
  豌豆 旧日志称荷兰豆,有软壳、硬壳两种,尤以软壳豌豆为佳。
  八、香菜类
  有芫荽(旧县志称圆荽)、茼莴、蒜、韭菜、葱、芹菜、姜等。
  九、水生菜
  茭白 俗称茭白笋、“加特”。本县龙门乡桂林、桂窑一带盛产,销售本县、厦门等地。
  十、食用菌
  安溪盛产香菇、蘑菇、草菇、凤尾菇、金针菇、黑、白木耳等,还有野生红菇。蘑菇、草菇、香菇销售国内外。
  香菇 80年代前以段木栽培,到80年代中期改为袋栽,既省工、省料、又高产。1985年全县产香菇0.95吨。到1990年全县产香菇237.6吨,主产地蓝田乡150吨,龙涓乡45.7吨,祥华乡29.1吨,长坑乡6.1吨,感德乡5吨,丰田乡1.2吨。
  蘑菇 1990年全县产蘑菇1629吨,产值321.44万元。主产地城厢乡555吨,魁斗乡300吨,湖头镇183吨,龙门乡157吨,凤城127吨,金谷乡115吨。
  黑木耳 1990年全县产木耳2.1吨。主产地城厢乡1.4吨,龙涓乡0.2吨,丰田乡0.5吨。
  第二节 主要蔬菜
  一、萝卜
  萝卜,俗称菜头,是安溪农村主要蔬菜,几乎家家有种植。安溪气候、土壤条件适于萝卜肉质根的膨大,有利于萝卜糖分的积累。安溪萝卜,主要于秋冬两季栽种。萝卜表皮润滑,肉质脆,汁多,味甜带有微辣,它的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助消化、有顺气、化痰、提神的作用。农村群众除鲜吃外,切条盐渍瓮藏,周年食用。1990年全县萝卜年产量20556吨。
  二、芥菜
  安溪芥菜有白芥菜、黑(紫色)芥菜、包心白芥菜等品种,是农村主要蔬菜。秋、冬、春三季生产芥菜。芥菜叶质脆嫩,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安溪农村生产包心白芥菜,品质优,秋、冬生产,初春收成,除鲜食外,盐渍瓮藏,夏季参瘦肉、豆腐煮汤,称上乘汤肴。黑芥菜,冬性强,产量高,内安溪农村利用冬闲田广泛栽种。龙涓乡村腌制黑芥菜干,闻名遐迩。1990年全县芥菜年产量19116吨。
  三、甘蓝
  甘蓝,俗称包菜、卷心菜。安溪有80日甘蓝,100日甘蓝,120日甘蓝等品种,农村冬、春两季栽种甘蓝。80年代后,由于甘蓝品种的推广及甘蓝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冬、春两季甘蓝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内外安溪农村都有种植。120日甘蓝菜,表现优质、丰产、收获集中,成熟一致,未出现先期抽苔及干烧心现象。甘蓝叶质脆嫩,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
  四、黄瓜
  安溪黄瓜,俗称刺瓜,有青皮瓜、黄皮瓜两种。官桥镇恒美、吾宗、驷岭、洪塘一带农民,利用冬季麦田套种黄瓜。小麦收成后,加强管理,黄瓜植株健壮,茎粗,刺密,瓜果含可溶性固形物4—4.5%,口感清脆微甜,可当水果食用,夏天煮汤消暑解毒。黄瓜早上市,价值高,销路广。80年代后,内外安溪广泛栽培,除销售本县外,还销售鲤城、晋江、南安、厦门等地。1990年全县黄瓜年产量1025吨。
  五、冬瓜
  安溪冬瓜,群众称枕头瓜。外安溪凤城、城厢一带,山环水绕,小气候湿润,土壤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好,透气松软,适于大冬瓜生长。这里盛产冬瓜,瓜型大,单瓜重20—30公斤。冬瓜皮青绿色,有白粉,肉厚7—10厘米,洁白紧密,味微甜,有清火、除暑之功效,品质优良,是夏秋应市的重要蔬菜。除食用外,还与白糖煮成冬瓜糖,销往县内外。
  六、茭白
  安溪茭白,俗称茭白笋,属禾本科水生蔬菜。食用部分为黑穗菌侵入嫩茎后长成白色菌瘿。茭白在安溪农村广泛栽植,但以龙门茭白质量优、早上市最负盛名。安溪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适于茭白植株生长和菌瘿生长的环境。龙门茭白栽培面积大,千亩以上,主要分布桂林、桂窑、溪内、龙美等村,亩产1500—2000公斤,亩产值千元以上。茭白富含营养成分和多种矿物质,有止渴、利尿、解酒毒、防治高血压等作用。安溪茭白的特点质地细嫩,肥壮,味清香,除当地群众食用外,还销往厦门、泉州及港澳等地。
  七、竹笋
  安溪竹品种繁多,竹笋资源丰富,麻竹笋、绿竹笋、石竹笋、猫儿竹笋最佳。竹笋是竹子短缩肥大的芽(即竹子幼芽),其外表有坚硬的竹壳,内为柔嫩的笋肉,食甘脆、味鲜美,除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外,还含有10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被称为保健菜品。冬月取之地下为冬笋,春夏出地为春夏笋。竹笋除鲜吃外,还可以加工盐渍笋、罐头笋、笋干,畅销国内外市场。
  第三节 蔬菜栽培
  一、蔬菜种植
  (一)育苗
  安溪农村栽种蔬菜采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以有性繁殖为主。明、清、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后,农民一般采用选择优良单株留种子直接播种法或集中育苗移栽法;或用离蘖、扦插、块茎、鳞茎等进行育苗栽种。白菜、芥菜、甘蓝菜、莴苣、菠菱菜、牛皮菜、球茎甘蓝、萝卜、豆薯、番茄、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苦瓜、刺瓜、豌豆、豇豆、四季豆等,在播种前,农家到集镇上购买种子播种繁育,或购买菜苗直接栽种。本县蓬莱镇登山村,有400余亩萝卜菜籽田,亩产10公斤。农民称“曾九坂菜籽”,除销售本县外,还销往南安、永春、德化和大田等县。又如芥莱、牛皮菜、南瓜、苦瓜、菜豆一般性蔬菜,农家用自繁自育自种办法。薯蓣、芋头、马铃薯、姜采用块茎繁育。香菜类的蒜、葱、薤用鳞茎栽种。菱白、金针菜等用离蘖法移栽。空心菜有的用种子播种,多数用扦插法。花椰菜50年代初从外地传入,很快普及全县农村。菜椒于70年代末传入,外安溪广泛栽培。矮脚短荚豇豆和长脚短荚豇豆80年代初从外地传入,农村春季广泛栽种。明、清、民国时期,食用香菇、木耳都采制野生菇类。解放后,采用人工接种办法,农村广泛培植。主要有香菇、红菇(野生)、黑白木耳、乳菇、竹荪菇、蘑菇、金针菇、草菇、凤尾菇等。
  (二)栽菜
  自明、清以来,安溪农村有栽种蔬菜习惯,一般自种自食,很少到集镇上出售。民国时期,农村根据不同季节种蔬菜。春种空心菜、苋菜、茄子、瓜、豆类;冬种萝卜、芥菜、白菜、甘蓝菜、牛皮菜等。萝卜、芥菜为农家主菜。一年有淡、旺季之分,旺季将青菜腌作咸菜或咸菜干,供淡季时食用。农民称“一年蔬菜半年粮”。解放后,蔬菜品种增加,一年四季种蔬菜。农家根据家庭需要,市场动向,选择相应的优质、高产、高效益的蔬菜品种,进行栽种。农民充分利用冬闲田种萝卜、芥菜、甘蓝菜、白菜、芹菜、牛皮菜、花椰菜、菠菱菜、莴苣等。官桥镇农民利用麦畦套种刺瓜。内安溪的龙涓乡、蓝田乡、长坑乡农民,利用冬闲田搭棚培植香菇。春季农民利用房前屋后菜园地种茄子、苋菜、空心菜、姜、芋头;秋季种葱、蒜;芋园畦旁边套种黄瓜、菜豆;甘蔗畦边套种四季豆,秋季利用蔗畦间培植蘑菇、香菇、草菇、凤尾菇等。
  二、菜园管理
  (一)施肥
  明、清、民国时期,农村菜园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栽种前,深施牛栏粪、猪粪,栽菜时,用火烧土作基肥。幼苗期,施厕所肥,结合施用薄尿水,促蔬菜速生快长早收获。解放后,农家根据不同蔬菜品种,不同季节,施用有机肥为主,结合施用化肥,化肥以氮肥为主,因菜因地科学施用肥料。施肥时结合中耕松土、除草、灌溉等措施,促蔬菜速生、高产、优质。
  (二)防治病虫害
  民国时期,蔬菜发现病虫害较少,一般采用人工捕杀办法,或自制土农药进行防治。解放后,蔬菜常见有蚜虫、菜青虫、地老虎和根腐病、猝倒病等,农家做到治早、治少、治了,药物轮换使用。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