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果品加工与保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76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果品加工与保鲜
分类号: F326.12
页数: 3
页码: 268-2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果农从清、民国时期就开始加工柿饼和芒果干等果品,以延长水果保存期限。在80年代,使用药剂洗果、薄膜罩箱、缸藏、地窖贮藏、松针贮藏等方法保鲜柑桔。其中,塑料薄膜单果包裹效果最好,并推广应用至90年代初。
关键词: 安溪县 果树 果品加工

内容

一、果品加工
  为了延长水果保存期限,县内果农从清、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后,乡村民间就有加工柿饼、芒果干的传统习惯。
  (一)芒果加工
  盐渍芒果 清朝、民国时期,农家采收未成熟的芒果,用盐久渍,作为蔬菜,供佐餐之用。这一古老的简单加工芒果方法,一直沿用解放后。
  芒果蜜饯(檨仔膏) 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后,有栽培芒果的农家,普遍制作芒果蜜饯。制法:将芒果洗净后,去皮,将果肉切片,加入同等数量或稍少一些白糖,加热浓缩,到浓稠为止,防止烧焦,煮成后制成品的固形物总含量在68—70%以上,含糖60—65%。果肉透明,风味佳。
  芒果干 安溪果农常用制芒果干保存芒果。方法:原料→分级→漂洗→去皮→切条→晒干→制成品。芒果干呈金黄色,味好,可久存。
  草芒果 果农普遍采用芒果加盐和甘草制成。方法简单:芒果→分级→漂洗→芒果切片→甘草盐渍→制成品。草芒果含糖21—30%,酸1.5—2.0,盐12—15%,水分36—40%。成品滋味香美爽口。
  (二)柿饼加工
  为了延长柿子的保存期限,便于运输,提高柿的经济效益,本县柿区果农从明、清、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后,均有用柿子加工成柿饼传统。
  加工柿饼用的柿子只要八分成熟。采收后,剔除烂果、软果、病虫果,按大中小分为三级,以便加工。
  柿饼制作技术:
  工具 柿刀、柿创、柿筛、柿棚、柿架、竹笼、焙灶等。
  刮皮 先将柿萼片摘去,剪掉果柄,用柿刀削平柿蒂,使果平坦。然后用刮刀薄薄地刮去柿皮,然后一粒挨一粒排列于柿筛上。
  干燥 干燥方法有两种:日晒法和烘焙法。
  (1)日晒法:选择地势宽敞、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地方架柿棚,以便柿筛放在柿棚上,进行凉晒。日晒法工艺流程:晒果→捻乳→揉果→倒籽。晒果时间长短视果实大小而异,一般7—10天。晒果后,果实相互粘在一起,需把它分开,称为捻乳。捻乳后,果蒂翻下,也称翻果翻蒂。揉心方法用三指按果顶,拇指按果蒂,稍加压力揉动,果实干燥者稍加压力,软者用力小些。揉心后进行捏果,用拇指按果实基部,食指及中指按果顶,旋转并稍加压力,使果实稍平,捏果时结合推倒果籽,使之倒平,称为倒籽。
  (2)烘焙法:又称人工烘焙干燥法。在柿饼加工过程中,遇上雨天,采用烘焙法。首先要建筑焙灶。用土块筑成长4.35米,宽2.1米,高0.5米的长方体焙灶,灶缘宽0.25米,灶中能容纳3个柿筛。烘焙方法:每3个柿筛要用50公斤粗糠(谷皮),松树针50公斤,先将粗糠25公斤平铺于灶中,再平铺松针,松针上再铺粗糠25公斤。烘柿饼时,把火点着,并在灶中铺上几块砖头,上面放置两条竹板,将柿饼连筛放置在竹板上,再盖上草席保温,要经常检查,以防烧饼,如火力旺,3筛烘20分钟,火弱时要烘30分钟。为提高烘房利用率,可分批倒换,轮流烘烤。
  堆捂
  ①落笼翻笼:捏果后,将柿饼倒入笼中,每1—2天翻一次,需翻4—5次,以防柿饼互相粘在一起。若发现柿饼尚未干燥时,应再进行捏果、日晒。②整理果形:柿饼翻笼后,将柿饼逐块放在倚上,用长0.33米,宽0.1米的木板在果蒂周围旋转压平,使柿果端正美观呈饼状。然后,梅花形倒立排在柿筛上日晒半天,称为“饿果”。
  ③落缸下缸:“饿果”后放入缸中,需进行翻缸2—3次,使柿饼不致发热产生沾质和发霉,并促使柿饼生霜。
  取霜
  柿霜好坏、多少与堆捂时干燥有关。柿饼太干,果内水分太少,柿饼就不回软,出霜薄而少;含水平量适度,柿霜出得厚而多。取霜一般进行3次。方法是用特制篾笼,把柿饼(15公斤)放笼里,上下抖动,使柿饼上的霜脱落,每50公斤可取柿霜0.5—1公斤。每次取霜后应将柿饼与柿霜放在阳光下,略晒1—2小时,再装入缸中,等待出售。
  柿饼出饼率的高低,因品种、成熟度、加工技术不同而异,一般25—30%。
  二、防腐保鲜
  民国时期,水果除鲜吃外,对防腐保鲜工作做得很少,只有盐渍荔枝入药治疗唇疔。解放初期,农民又采用盐渍保鲜余甘、番石榴、杨梅等当作药用;有的农民用盐渍杨梅配米粥。到60年代初至70年代,随着水果丰盛,科学技术的进步,用缸藏法、松针贮藏法、地窖贮藏法等保鲜柑桔。到80年代初,防腐保鲜方法有药剂洗果、薄膜罩箱、缸藏、地窖贮藏、松针贮藏等。
  1985年开始,对多种贮藏方法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塑料薄膜单果包裹效果最好,并推广应用至90年代初,方法是用托布津(或多菌灵)和24—D的混合液洗果,堆垛预贮再用塑料薄膜袋进行单果包裹。用这种贮藏方法的柑桔水枯率和烂果率,芦柑在15%以下,蕉柑、橙类在7.5%以下,而且果实外形整洁美观,总糖稳定,味道好,经济效益高。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