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茶业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751
颗粒名称: 第八章 茶业机构
分类号: TS272
页数: 3
页码: 254-25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安溪县茶业行政机构、企业机构和事业机构的设立和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机构在茶叶生产、收购、销售等方面的职责和作用。其中,茶业局(科)是管理全县茶业生产和茶叶收购的机构,茶叶公司(茶站)是从事茶叶收购和出口工作的机构,茶厂是从事茶叶加工的机构,茶业学校是培养茶叶专业人才的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促进了安溪县茶业的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 安溪县 茶业 茶业机构

内容

解放前,安溪无任何茶业机构。解放后茶业产、购、销、科、教、检等机构逐步配套。
  第一节 行政机构
  一、茶业局(科)
  1952年11月在安溪县设立晋江专区茶叶技术指导站,管理全区茶业生产。1954年改为县茶叶技术指导站,管理全县茶业生产。1957年1月,撤销县茶叶技术指导站,设立县茶业科,管理全县茶业生产。1958年5月,撤销县茶业科,并入县林业局,设立茶业股,分管全县茶业生产。1959年8月,撤销县林业局茶业股,设立县茶业局,管理全县茶业生产和茶叶收购。1960年10月,撤销县茶业局,并入县商业局,设立茶业股,分管全县茶业生产。1963年6月,恢复县茶业科,管理全县茶业生产和茶叶收购。1969年8月,撤销县茶业科,并入县农业局,设立茶叶技术指导站,分管全县茶业生产。1976年2月,恢复县茶业局,管理全县茶业生产和茶叶收购。1985年1月,撤销县茶业局,并入县经济作物局,设立茶叶技术推广站,分管全县茶业生产。1986年12月,县经济作物局设立县优质乌龙茶开发中心;1988年4月,下设县优质乌龙茶开发中心精制厂。
  二、茶业委员会
  1991年1月,成立县茶业委员会,编制10人。下属有县茶叶技术推广站、县茶叶公司、安溪茶厂、县茶叶科学研究所、县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站和乌龙茶史陈列馆。逐步归口管理全县茶叶产购销工作。办公设在南门茶叶大楼。
  第二节 企业机构
  一、茶叶公司(茶站)
  1952年,县供销合作总社西坪、长坑、蓝田等基层供销社代理安溪茶厂收购茶叶。1954年,县供销合作总社在西坪、长坑、蓝田设立基层茶叶采购站(以下简称茶站)。1956年8月,设立县农副产品采购局,下设8家茶站、组(其中在永春县设立一家茶站);1957年3月,撤销县农副产品采购局,县供销合作总社设立茶叶经理部,下设8家茶站、组(仍包括永春茶站)。1959年8月,县供销合作总社撤销茶叶经理部,并入县茶业局,设立茶叶采购股,下设12家茶(组)。1960年12月,撤销县茶业局及其茶叶采购股,并入县商业局,设立茶叶采购股,下设12家茶站(组)。1961年1月,撤销县商业局茶叶采购股,仍归县供销合作总社,恢复茶叶经理部,下设茶站不变。
  1963年1月,撤销县供销合作总社茶叶经理部,成立晋江专区茶叶分公司安溪县支公司,业务归属条条管理,行政隶属县茶业局领导,公司设在解放路10号,下设茶站不变。1970年11月,撤销安溪县茶叶支公司,并入县商业局人民购销服务站农副产品组,下设16家茶站和6家分站。1972年10月,撤销县人民购销服务站农副产品组,县供销合作社成立县茶叶公司和县外贸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下设茶站不变。1977年4月,县供销合作社茶叶公司划归县茶业局领导,财务核算不变,下设茶站不变。1980年1月,县茶叶公司回归县供销合作社,下设18家茶站、4家分站。1983年4月,县茶叶公司划归县外贸局领导,下设茶站不变。
  1984年10月,县茶叶公司与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联营,成立福建省安溪茶叶联营公司,从事安溪乌龙茶收购和出口工作。1985年1月,设立县茶叶公司(科级),管理全县茶叶收购和精制工作,下设茶站不变。
  1987年2月,县茶叶公司改为经济实体,县人民政府决定把县茶叶公司下属18家茶站4家分站划归安溪茶厂。1988年3月,经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福建省茶叶分公司安溪支公司,属县科级外贸单位。同年5月,兴建安溪茶叶支公司茶厂,厂址设在解放路10号。安溪茶叶支公司与县茶叶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9年公司迁在南门茶叶大楼。
  二、茶厂
  1952年4月,兴建安溪茶厂,厂址设在县内西坪,隶属福建省茶叶分公司。1953年4月,安溪茶厂迁往县内官桥。1954年4月,安溪茶厂迁回西坪,改称漳州(安溪)茶厂,隶属漳州茶厂。1955年9月,恢复安溪茶厂,成为独立核算单位,隶属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担负着安溪、同安、南安、德化、泉州、莆田、仙游等七个县、市的毛茶加工任务。1957年10月,由省供销合作总社投资135.5万元,在县内官桥五里埔兴建安溪茶厂新厂房,1958年10月竣工,安溪茶厂从西坪迁到官桥五里埔,隶属福建省茶叶公司。1971年1月。安溪茶厂下放为县地方国营茶厂,隶属县经济委员会。
  1976年4月,兴建国营福前农场茶厂。1979年5月,兴建国营芦田茶场茶厂。
  1985年,全国茶叶经营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经营后,县内茶叶加工厂逐年增加,到1990年,全县有茶叶加工厂280家,其中国营茶厂9家,集体茶厂161家,个体茶厂110家。
  第三节 事业机构
  一、茶业学校
  1957年11月,县茶业局在县内北石创办中等茶叶专业学校——安溪茶校。1960年10月停办。
  1981年6月,晋江地区技工学校在安溪第十五中学(虎邱)设立安溪分校茶叶专业班。1990年6月改为安溪职业学校茶叶专业(职业中专)。
  二、茶科所(站)
  1956年10月,县茶业局在县内北石建立县茶叶试验站,从事乌龙茶育苗、垦辟、栽培、采制等一系列试验研究。1960年10月,并入县同美农场。
  1980年8月,在参内乡员潭村创建安溪县茶叶科学研究所,系全省两个县级(安溪、崇安)茶叶科学研究所之一。
  三、质量检测中心
  1989年7月,县人民政府安政[1989]综186号文通知,为适应茶叶放开经营的形势,进一步加强乌龙茶质量管理,做到以质求存,以优取胜,扩大市场,促进生产,在县标准计量所设立安溪县乌龙茶质量检测中心站,管理全县乌龙茶质量。
  四、茶史陈列馆
  1986年4月,县人民政府安政[1986]综098号文通知,为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发扬传统的优良工艺,更好地服务于当前茶乡建设,决定成立安溪县乌龙茶史陈列馆,馆址设在南门茶叶大楼,隶属县茶业委员会,系全国两个县级茶叶博物馆之一。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