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品质鉴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74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品质鉴别
分类号: TS272
页数: 1
页码: 25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安溪乌龙茶的感官审评方法,包括干看外形和湿评内质两个程序,详细阐述了每个程序的审评因素和方法,如外形特征、色泽、整碎度、匀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
关键词: 茶业 饮茶健身 品质鉴别

内容

清代至民国,安溪乌龙茶品质鉴别已初步形成一套感官审评方法,能将一年四季生产的茶叶分辨出优劣,并能从每个茶叶品种的形状、色泽、香气、水色、滋味、泡次等因素中评出好坏。
  解放后,随着茶叶科学技术的发展,乌龙茶品质感官鉴别日趋规范化、科学化。感官评茶,系通过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六个因素进行审评。审评方法有“干看外形”和“湿评内质”两个程序。
  干看外形。看乌龙茶的外形特征、色泽、整碎度、匀净度及嗅干茶香气等。凡外形卷曲、紧结、重实、匀整、色泽砂绿、油润、鲜活、品种特征明显,干茶香气清纯,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湿评内质。乌龙茶的样品经沸水冲泡后,鉴别其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
  嗅香气——采用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乌龙茶的香气有品种香、地域香(也称风土香)和“制造香”。先嗅品种香是否突出,再区别香气高低、长短、强弱、纯浊。凡品种香型突出,香气清高,馥郁幽长,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尝滋味——用茶匙舀取适量茶汤入口,通过舌头在口腔中作吮吸打转滚动,使口腔各部位的味蕾敏感细胞作出综合的滋味感觉反应,凡滋味醇厚,醇而带爽,厚而不涩,富有品种的“韵味”特征,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看汤色——看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清浊等。凡汤色橙黄明亮为上品;暗浊为次品。
  观叶底——经沸水冲泡过的茶叶(称为“叶底”,俗称“茶渣”),倒入盛有清水的盘中,观察叶底。凡叶底柔软,黄亮,“青蒂绿腹红镶边”明显,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