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营林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70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国营林场
分类号: F326.2
页数: 2
页码: 207-20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安溪县的国营林场,包括半林、竹园、白濑、丰田等4个林场及联办的联发林场,介绍了这些林场的创办时间、经营面积、林木蓄积量、主要树种、产值、利润等,以及这些林场在林业生产、经营、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林业 林场 国营林场

内容

全县国营林场有半林、竹园、白濑、丰田等4个及联办的联发林场,1990年拥有职工645人,经营总面积27.65万亩。
  半林林场1958年9月创办,原称安溪县林业局龙涓林场,1959年8月改称安溪县半林林场,系国营单位。1960年8月林场下马,1962年3月改称福建省安溪县半林林业垦殖场。1968年10月成立半林林场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恢复原称。1986年拥有职工133人,设9个工区,5个生产点,经营面积64116亩,有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特用林、竹林等,林木蓄积量18.29万立方米,在用材林中,以杉木为优势树种,占林木蓄积量的81.01%。其次马尾松3610立方米,阔叶林6570立方米。
  除林业外,还发展茶叶、粮食、牧业、柑桔、油茶等多种经营,总产值40.17万元,利润20万元。历年累计投资500多万元,生产费用占60%左右。林区公路、间伐道路,各项工程设施已日趋完善。还结合生产开展科研活动,营造杉木、建柏速生丰产实验林,建立建柏种子园,母树林等,为林业部挂钩的八大林木良种基地之一。1983年列为九龙江林区国营林场商品材基地。
  半林林场坚持艰苦创业,在建设用材林基地中,取得显著成绩,先后受到国家农林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嘉奖,省政府奖给汽车一部。
  竹园林场1959年9月创办,1960年8月下马,1961年恢复生产。1970年10月成立安溪县竹园林场革命委员会,1972年10月增设丰田分场,至1980年恢复原称。1990年职工72人,设4个工区,经营面积20206亩,林木蓄积量10030立方米,总产值26.78万元,累计投资250万元,开设林道10.8公里,防火路70公里,间伐道10.5公里,并完成其它建安项目。
  林场曾于1978—1981年发生群众盗砍林木事件,林场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环。该场在管护现有林,因地制宜发展薪炭林的同时,也大搞多种经营,发展茶叶、油茶、水果生产。
  白濑林场1959年9月创办,1960年8月下马,1962年3月恢复生产,改称福建省安溪县白濑林业垦殖场。1968年7月成立白濑林场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恢复白濑林场原称。
  址设白濑,下辖6个工区,25个生产点,全民建制,以场带村(白濑、下镇、长基、寨坂、上格5个村)。1984年7月场乡分开,成立白濑乡人民政府,两个机构一套人马。1990年全场职工108人,经营面积为28307亩,林木蓄积量77060立方米,总产值13.69万元,利润5万元,累计投资220万元,建林区道路27公里,林道10.5公里,防火路45公里,并完成其他建安设施。
  林场培育用材林、毛竹等优势树种,发展多种经营,有柑桔、药材、茶叶、油茶等900亩。
  丰田林场1979年12月创建,前身为竹园林场丰田分场,址设后坪山,以场带村(丰田、白桃、双垵、尾洋、庵兜5个村)下辖6个工区,1984年7月场乡分开,成立丰田乡人民政府,两个机构一套人马。1990年职工166人,经营面积13.89万亩,林木蓄积量46.087万立方米。总产值16.95万元。累计投资400万元,建设林道325公里,防火路240公里,并完成其他建安设施。
  培育用材林、特用林及毛竹等优势树种,发展多种经营,有柑桔、茶叶、油茶1110亩,1983年列为九龙江林区国营林场商品材基地。
  联发林场1989年8月创办,址设尚卿科洋,由省林业开发总公司、泉州市林业局、安溪县财政局、尚卿乡政府四级联合投资,是以培育工业原料为主的林场,经营面积2.5万亩,职工34人。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