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62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植被
分类号: Q948.15+2
页数: 2
页码: 121-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植被的情况。其中包括常绿阔叶林、竹木、暖性针叶林等。
关键词: 安溪县 植被

内容

县域内西北部中低山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照叶林),东南部丘陵低山区属亚热带雨林植被带。大致界线是从剑斗的潮碧大牛山,连后井、月星,经长坑的扶地、山格凤过山、珊屏铜发山、东坑太湖山,过祥华石狮碧岩山、白玉佛耳山一线为界,界西北海拔1300~1500米,山峰林立,为照叶林带;界东南在海拔400~450米以下为亚热带雨林带,在400米以上的山地则仍有区域性的叶林植被。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这两个植被群落特征已不明显,所存面积不大,多数由杉木林、马尾松林、建柏林等人工林代替。
  据调查,县域内有4种类型植被。
  一、常绿阔叶林
  全县常绿阔叶林占有林地面积5.6%,反映在植被本身特点上,可分为亚热带雨林和照叶林。(1)亚热带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建群种有栲树、红栲、厚壳桂、红楠、木荷、臀形果、米槠等;灌木种类有九节木、野牡丹、柏拉木、罗伞树、杜茎山、三桠苦、毛冬青、毛算盘子、苦竹、草珊瑚等;草本以山姜、狗脊、单叶新月蕨、扇叶铁线蔗;藤本有买麻藤、藤黄檀、龙须藤、红叶藤、华南省藤等。(2)照叶林,乔木主要有甜槠、石栎、栎叶枇杷、青岗、细柄蕈树、蕈树、南岭柯、檫树虎皮楠、少叶黄杞等;灌木以翅柃、乌药、岭南杜鹃、秀丽野棠、箬竹、粗枝腺拎等为主;藤本细小,以网叶酸藤果、山鸡血藤、流动子为主。草木层以芒萁、五节芒、狗脊为主,还有扇叶线藤。
  二、竹木
  境内毛竹林、刚竹林属于单轴型竹林。毛竹林群落外貌较整齐,层次分明,上层以毛竹占优势,个别马尾松、荞木散生。灌木层发达,主要有黄常山、野牡丹、紫珠、梵天花等。草木层生长较旺盛,以乌毛蕨、苔草、芒萁等为主,刚竹在西北部个别村旁、低山有小片分布。
  三、暖性针叶林
  以松柏目乔木种类为建群种植被类型,是县境内森林中面积最大的类型。主要群系有马尾松林、杉木林、建柏林,并有引种湿地松、火炬松、黄山松、池杉、柏木、侧柏、园柏等。灌木有桃金娘、小叶赤楠、山芝麻、黄端木、梅叶冬青、杜鹃、乌药等;草木植物以芒萁为主。尚有狗脊、五节芒、淡竹叶、灯心草等。
  四、灌草丛(惯称荒山灌丛草坡)
  是森林累遭破坏后形成较低级的不稳定类型。其群系芒萁灌草丛在全县各地均有分布,在低山、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主要分布鹧鸪草灌草丛。芒十野古草灌草丛,常见于海拔千米以上的中山顶部,以禾草为共建种的群落类型。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