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耕地土壤类型及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62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耕地土壤类型及分布
分类号: S155
页数: 2
页码: 119-1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耕地土壤类型及分布的情况。其中包括水稻土、、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潮土土类等。
关键词: 安溪县 耕地土壤 分布

内容

全县耕地面积41.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8.4万亩,旱地面积2.7万亩。
  县境内的水稻土,是在人为开垦,经旱耕、水耕熟化过程作用,所形成的区域性土壤,它的分布受地形、母质、水文、农业生产条件及人为综合影响而呈区域性分布。分为河谷平原区和山坡、山垄地片。
  一、水稻土
  是本县主要耕地土壤,面积38.36万亩,有3个主要亚类:①渗育型水稻土:遍布全县各地,以山地丘陵坡地、山垄坡地、河谷两岸阶地为主,面积有21.06万亩,占耕地面积51.3%。有四个土属:黄泥、红土田、白土田和沙质田;②潴育型水稻土,成土母质以冲积物及坡积物为主,分布于河谷盆地和村落周围。所处地形部位较平缓,水源充足,地下水位70~110厘米,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耕地土壤类型,面积10.61万亩,占耕地面积25.75%,有乌泥田、灰泥田、潮沙田、石灰泥四个土属;③潜育型水稻土,发育于凝灰熔岩及少量的花岗岩母岩上,分布在山垄峡谷及山坡下部低凹处。由于地下水位高,常年积水,土壤处于强烈的还原状态,亚铁含量高,有明显的青泥层,土壤潜育化特征明显。面积6.94万亩,占耕地面积16.28%。有两个土属:青泥田和冷烂田。
  二、砖红壤性红壤
  亦称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成土母岩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部份凝灰熔岩。主要分布在外安溪海拔50~250米的低丘台地。面积618亩,占耕地面积的0.39%。多为旱作土壤,只有一个赤土亚类。有两个土属:乔土属,赤沙土属。
  三、红壤
  系地带性土,在海拔880米以下,为旱作耕地土壤。面积13171亩,占耕地面积的3.21%。只有一个红土亚类。有红泥土和红泥沙土两个土属。
  四、黄壤
  属亚热带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海拔880米以上中山地带,集中在祥华、感德、芦田等乡镇,成土母质以凝灰熔岩、花岗岩为主,在植被条件好、湿度大、气温较低的条件下经人为开垦而成,为黄泥土土壤亚类。面积7960亩,占耕地面积1.94%。有黄泥土和黄泥沙土两个土属。
  五、潮土土类
  分布在溪流河漫滩地和沙州地上,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养分含量丰富,多为农业旱作耕地。面积4115亩,占耕地面积1%,分为淤土和沙土两个亚类。
  耕地土壤肥力境内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在0.68~4.46,平均为1.98士0.345%0,为中等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变化0.0440.212%,平均为0.104士0.0154%。土壤含磷量变化在0.015~0.077%,平均为0.039士0.013%。土壤全钾含量在0.68~2.66%,平均为1.6士0.186%。含钾素缺乏的面积34.21万亩,占耕地面积88.34%。土壤酸碱度,全县属酸性土的(PH值4.5~5.5)面积7.10万亩,占耕地面积17.52%;微酸性土(PH5.5~6.5)面积33.11万亩,占耕地面积80.66;中性土(PH6.5~7.5)面积6850亩,占耕地面积1.67%;微碱性土(PH7.5~8.5)面积607亩,占耕地面积0.15%。
  全县耕地土壤普查面积410473亩,一级土壤占10.23%,二级土壤占36.26%,三级(差的)土壤占53.51%。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