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构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61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构造
分类号: P54
页数: 2
页码: 105-1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地质构造的情况。其中包括褶皱、断裂等。
关键词: 安溪县 地质 构造

内容

安溪县经历过漫长地质时期的多次构造运动,现今以褶皱、断裂为主的构造形迹非常发育,归纳简述于下。
  一、褶皱
  1.北部东西向背斜分布于福前至剑斗,向斜分布于圆潭,由元古界至中生界的地层组成。
  2.中部偏东青洋——珍地背斜,由上古生界地层组成,呈南北向展布。
  3.西部南北向背斜分布于福安、香菇园,向背斜分布于石门堪、郑坑、南林山,由元古界至中生界地层组成,呈南北向展布。
  以上对铁、锰、煤、石墨、钼、铜、黄铁矿、石灰岩矿等矿床的产出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4.北东向晚侏罗系陆相碎屑——火山岩系小盆地分布于田底南、芹内、云顶山等地。火山基底隆起带分布于剑斗——锦治一带,火山构造盆地分布于梅水坑、紫云山、西坪等地。
  5.北北东向晚白垩系构造盆地分布郭春等地,火山构造洼地分布于云中山等地。
  6.北西向火山构造洼地分布于长基等地。
  二、断裂
  县境内有东西向(EW)、南北向(SN)、北东向(NE)、北北东向(NNE)、北东东向(NEE)、北西向(NW)等组主要断裂,这些不同方向组的断裂对铁、锰、金、银、铜、钼、铅、锌、黄铁矿、煤、石灰、石灰岩等矿床的产出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1.东西向(EW)断裂带主要有:福前农场——剑斗——湖头断裂带,该断裂带以压性,压扭性断裂为主。龙涓——西坪——安溪断裂带,该断裂带主要由一系列高角度张性或压性断裂组成。
  2.南北向(SN)断裂带主要有:珍地——西坪——白花洋断裂带。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南北向(SN)压性断裂所组成。山塔——双——招坑断裂带,则以张性断裂和压性断裂为主。
  3.北东向(NE)断裂带主要有:安溪——东岭山断裂带,由一系列高角度压扭性断裂为主所组成。金谷——尚卿——连祠断裂带。则以上百条压性大小断裂所组成。
  4.北北东向(NNE)断裂带主要有:洋婆山——云中山、桃舟——下洋、西山——上寮、仙荣——岐阳等地一系列近平行展布的北北东向(NNE)压扭性断裂所组成。
  5.北东东向(NEE)断裂带主要有:大坪——洋婆山断裂带,由一系列高角度压扭性断裂所组成。
  6.北西向(NW)断裂带主要有:仙荣——湖头——安溪断裂带,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向(NW)大小不一压性、压扭性断裂所组成。银场——芦田——大坪断裂,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向(NW)高角度压性、压扭性断裂所组成。以上各方向组断裂带均有自己生成、发展的时间,先期形成的断裂有的地段被后来岩浆岩侵入而吞噬,或被火山岩、新的沉积岩层所覆盖;中生代以来,县内火山活动强烈,形成火山活动十分醒目,大部分洼地内存在着若干个火山喷发中心,这些喷发中心除了火山口现存14个外,有的周围还发育有一系列环状及放射状断裂而组成火山机体。有的地段后来又经历过多次活动进一步扩展。因此,这些不同方向的断裂带往往能见到互相交切而构成一幅复杂的应变图象。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安溪县褶皱构造
相关专题
安溪县断裂构造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