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医疗制度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48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医疗制度管理
分类号:
R197.1
页数:
2
页码:
982-983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惠安县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减免费医疗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
关键词:
卫生事业
制度管理
惠安县
内容
一、公费医疗
1952年起,对县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公费医疗经费列入国家财政预算,每人每年1.5元,由县卫生科统一管理使用。
其时,全县14个区,相应设立公费医疗预防门诊部,分别称为“惠安县公费医疗预防第×门诊部”,凡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只限在县级医院或定点的门诊部治疗,给予记帐,造表报销。1958年公社化时期,各区联合诊所升格为公社保健院,各公费医疗预防门诊部撤销,由公社保健院承担公费医疗门诊工作,医药费按实际数字向县卫生局报销。
1960年底,全县“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各系统干部调动频繁,更动面大,造成公费医疗管理混乱。县人民委员会卫生科统一制发公费《诊病证》,重申享受公费医疗对象和各自门诊所属、报销范围及手续;重新划定15处院站为公费医疗门诊,以管好公费医疗工作。
1980年起,县公费医疗实行定额包干分口控制使用的管理办法,每人每年30元,1985~1988年增至40元,1989年增至55元。重病号经县级以上医院治疗的医药费、住院费由县统筹拨补。全县从1953~1985年,实际支出总额5695842元,人年均报销金额31.09元。
二、劳保医疗
县劳保医疗制度始于50年代,先在国营企业的公司实行,继而在地方国营工厂、邮电、银行、工区、粮食系统和供销合作社等实行。报销办法:职工本人医疗费实报实销,其直系亲属(非享受公费医疗者)在“包生不包死”的原则下医疗费减半报销。
1984年起,实行医药费包干使用,其标准国家未做硬性规定,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但最低年标准不低于人均30元,危重病人的住院或转院就医医药费由工厂、企业承担,至于直系亲属的医药费的报销,个别经济状况较好的单位还在执行,但大部分单位已取消。
三、减免费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五老户”(退伍老红军、老游击队员、老地下党员、老地下交通员、老接头员)、少数民族、残废军人以及生活有困难的烈军属、退伍军人实行减免费医疗。同时对烈性传染病、疟疾、丝虫病和子宫脱垂、尿瘘等患者亦给予减免医疗费。
减免医疗费办法为县财政拨给专款由县卫生局掌握,供各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减免医疗费,或组织巡回医疗队深入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以及疫区进行免费医疗,对享受减免医疗费的对象因患重、急病住院者,酌情给予减免部分医疗费。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机构
惠安县卫生科
相关机构
惠安县卫生局
相关机构
惠安县人民委员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