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待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42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待遇
分类号: G525.1
页数: 2
页码: 909-9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惠安县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教师的政治地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了显著提高,他们参与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并得到政府的表彰。经济待遇方面,教师的工资逐渐得到改善,有固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增长机制,同时享受福利费和补贴。
关键词: 惠安县 教师政治待遇 教师经济待遇

内容

一、政治待遇
  民国时期,充任塾师的多为寒儒,社会地位不高;学堂里的教师数量少,工作劳累,且时有被欠薪、解聘之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倡导尊师重教,教师的政治地位大为提高。1950~1953年,先后有120多人次出席县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4~1989年,全县又有160多人次当选为省、市、县各届人民代表,110多人次受聘为省、市、县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不少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受到县、市、省,乃至全国表彰。据统计,获市、省、国家级优秀教师达139人次,其中国家级10人次,省级54人次,市级75人次。1985年,国家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县政府、县教育部门每年于是日召开先进教师表彰大会,嘉奖优秀教育工作者。
  二、经济待遇
  (一)工资
  清末民初,塾师的酬金由族内公田、学田的租谷支付,还由学生轮流供膳。民国期间,教师薪津微薄(每月6~16元不等,侨办学校略高)。抗日战争期间实行“米薪制”(每月20~45公斤不等),但大多未能按时发放,教师生活困苦。民国36年(1947年)后,通货膨胀,教师生活陷入困境。
  1949年末至50年代初期,教师工作基本上是义务的。此后,实行“实物工资制”,学校发给教师稻谷粮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是义务的;有的私立学校还由学生供膳。1952年,改实物工资制为折实货币工资制,以粮油、布匹等主要生活用品的价格折值计工资分(每个工资分0.2755元,一般小学教师每月100个工资分左右,校长120~130分;中学教师略高),再计算为货币发给教师。
  1957年,惠安执行1956年7月国家发出的《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评定工资级别。是年,全县在职教师工资总额72.64万元,其中小学55.05万元,中学17.59万元。此后经过1960年给党外部分教师升级、1963年给80%教职工升级、1971年底工资调整、1977年和1979年两次各为40%教师升级、1978年给贡献较大的教师增资等多次调整,教师的工资与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工基本持平。这个工资制度一直沿用至1984年。是年,全县在职小学教职工4966人,工资总额332.44万元,人均月工资55.8元;中学教职工1975人,工资总额176.71万元,人均月工资74.6元。
  民办教师工资一般由乡、镇(公社)解决,国家给予适应补助。自1972年开始,对民办教师实行补贴,同时逐年解决民办、代课教师转正、工资定级及补贴问题。1984年,全县民办教师工资补贴109.47万元(小学91.36万元,中学18.11万元)。
  1985年,全国第二次工资制度改革,教师的工资除工龄(包括大中专学历)补贴外,增加教龄补贴。1987年10月,在该工资标准中基本工资部分增资10%。至此,教师工资高于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工资。1987年,全县中小学教师开始评定职称。1988年底,实行聘任工资与职称挂钩。是年,全县公办在职教师工资总额663.9万元(小学448.5万元,中学215.4万元)。1989年,全县中小学教师普调一级工资。是年,全县在职小学教职员6242人,工资总额1005.85万元,人均月工资134.3元;中学教职员2162人,工资总额538.69万元,人均月工资162.5万元。同年10月,民办教师人月增发补助费10元。
  (二)福利
  教师福利费由国家按教师工资总额的规定比例拨支,以解决教师生活困难和补助集体福利事业。国家多次提高福利费标准和增加福利项目。
  1953年开始,全县中、小学公办教师,实行公费医疗。
  1980年起,先后给教师增发防暑降温费和固定奖励金。
  1983年,给教师增发书报费、洗理费和宿舍水电补助费。
  1988年,全县教师福利费拨款达133万元,其中小学87万元,中学46万元。同年1月起,从全县公办中、小学教师的福利费中,按人月提取0.3元作为专款,用于帮助解决遭受特大病灾事故的教师。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江青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