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中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41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学教育
分类号:
G637
页数:
3
页码:
893-89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惠安县近现代中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惠安县立中学、荷山中学和惠南中学等学校的创办和发展情况。其中,惠安第一中学是全县第一所完全中学,荷山中学是华侨刘玉水创办的重要侨校,惠南中学则由旅菲侨胞黄泰楠倡办。
关键词:
惠安县
中学教育
惠安第一中学
内容
民国5年(1916年)秋,创办惠安县立中学(即今惠安一中的前身),以明伦堂为临时校舍,学制4年。是年11月8日开学。民国12年夏,私立螺阳初级中学开办,址设城郊东张村王氏祠堂。时值学制改革,改4年制为3年制。民国16年并人县立中学,改称惠安公立初级中学。民国28年春,私立侨光初级中学创办,借文庙后进为临时校舍上课,先后迁移至后坑陈氏祠堂和北门山兜曾氏祠堂上课。民国31年秋,私立复兴初级中学创办,借东园溪山小学为临时校舍。民国32年秋,侨光初级中学、复兴初级中学两校9班,师生400多人同时并人县立初级中学。民国34年,县立初级中学择于东门外考棚筹建新校舍。民国36年夏,私立惠南初级中学创办,借溪山小学为临时校舍。是年秋天,县立中学增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翌年春,私立立达初级中学创办,址在南门新校舍。私立时化初级中学也于此时创办,划时化小学部分校舍上课。至1949年,全县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在校学生1609人(其中高中学生264人),教职工113人(其中教师69人)。
1950年夏,华侨刘玉水独资创办私立荷山初级中学,址于东岭荷山村。是年9月,招收两班学生100人。1952年,省教育厅决定惠安县立中学更名为省立惠安第一中学。同时在山腰开办惠安第二中学。1954年5月,私立立达初级中学和私立时化初级中学两校合并为省立惠安第三中学。1956~1958年,荷山中学、惠安二中、惠南中学等先后增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1958年,因受“大跃进”的影响,增加不少中学,至1960年,全县中学增加到24所。后经调整、充实,1962年合并为11所,其中有涂寨公社的惠安四中;洛阳公社的惠安五中;涂岭公社的惠安六中以及洛阳屿头的华侨中学和东岭公社的梅峰中学等。是时有教职员587人,在校学生6890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大部分中学“停课闹革命”;1967年秋,相继“复课闹革命”。1968年,开始“教育革命”,“缩短学制”,初中2年,高中3年。并提出“初中不出大队,高中不出公社”,造成中学布局分散,设置混乱,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经过整顿、充实,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0年起,逐步改变普通中学过多,职业中学过少的状况,在一些中学附设职业班。1989年,全县计有完全中学10所,初级中学13所,附中29所;教职员工2198人(附中393人),其中专任教师1704人;在校学生25921人(附中6215人),其中高中学生3268人。80年代,惠安的中考成绩年年名列泉州市第一名,蝉联十连冠,其中有3次居全省首位。
附:重点中学简介
一、惠安第一中学
前身为惠安县立中学。民国5年(1916年),邑绅陈容光(举人)创办,陈自任校长,学制4年,借明伦堂为校舍,是年11月8日开学。未几,又择定仓埔建新校舍。民国12年秋,学制改为3年,校名改为惠安县立初级中学,学校教学秩序日趋正常。民国16年秋,私立螺阳中学并入该校,校名惠安公立初级中学。民国19年秋,改名惠安县立螺阳初级中学。民国22年,复名惠安县立初级中学。次年秋,省教育厅令改办为惠安县简易师范学校。民国26年秋,省厅又令改为惠安县立初级中学。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迁往黄塘蓝田上课。民国31年秋,增设简师班。越年秋,私立侨光中学和私立复兴中学同时并入该校。民国34年择定考棚为新校址(即今校址),建筑新校舍。翌年春,返回原校址,简师班分出,在文庙上课。民国36年秋,增设高中班,成为惠安县第一所完全中学,校名为惠安县立中学。1950年春,简师班又归回校内。1952年,改为省立惠安第一中学。越年定为省重点中学。1958年,发动师生勤工俭学,劳动建校,扩充校园和校舍,共占地80.5亩。1989年全校有36个班级,学生2156人,教职员工193人。从1916~1989年,先后毕业初中76届10279人;高中36届6909人;师范12届429人。
二、荷山中学
1950年,由华侨刘玉水独资创办,为闽南三大侨校之一。校园占地面积120亩。
1954年9月,县人民政府接办荷山中学,校名改为惠安第四中学。1956年2月,复名省立惠安荷山中学。刘玉水继续担负校舍建筑和教学设备的投资。是年9月,开始招收高中新生两班100人,始为完全中学。至1962年,计建成各种教学及生活所需的建筑物17幢,面积14000平方米。有2200个座位的大礼堂、400米跑道的运动场;藏书3万余册的图书馆,以及数理化、生物等齐全的教学仪器,生物标本数千件。1983年7月,华侨捐资设“刘玉水奖学金基金会”,奖励品学兼优学生。1984年后,连续获县、市、省“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86年秋,建1座5层256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1989年,有26个班级,在校学生1254人,教职员工125人(其中公办124人)。
三、惠南中学
民国36年,由旅菲乡侨黄泰楠倡办。是年夏,招收2个初中班,学生100多人,借用溪山小学校舍上课。
民国38年,择址于大觉山建“侨菲堂”1座,教室8间,宿舍2间。不久,学校迁入新址,初中4班,学生200多人。1950年春,县人民政府接管惠南中学。1955年,黄泰楠回国亲任校长。1958年,募集侨资建筑永棋礼堂1座,教室18间,拓展200米跑道操场,增添理、化、生物实验仪器、标本及图书。是年,增办高中2班,学生110人,成为完中,连同初中计有14班,学生600多人,教职员工50多人。1979~1983年,兴建科学楼1座。1984年,设立郑应乾奖学金。1984~1986年,又建教学楼1座8间,办公楼1座8个套间。至1989年,全校共设22个班(其中高中7班),在校学生1015人(其中高中学生294人),教职员工117人。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玉水
相关人物
陈容光
相关人物
陈自任
相关人物
黄泰楠
相关人物
郑应乾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惠安公立初级中学
相关机构
溪山小学
相关机构
惠南初级中学
相关机构
立达初级中学
相关机构
荷山初级中学
相关机构
福建省教育厅
相关机构
惠安第一中学
相关机构
惠安第二中学
相关机构
惠安第三中学
相关机构
荷山中学
相关机构
惠安二中
相关机构
惠南中学
相关机构
惠安四中
相关机构
涂岭公社
相关机构
梅峰中学
相关机构
惠安县立初级中学
相关机构
惠安县立螺阳初级中学
相关机构
侨光中学
相关机构
复兴中学
相关机构
惠安县第一所完全中学
相关机构
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惠安第四中学
相关机构
惠安荷山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
东张村
相关地名
荷山村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蓝田县
相关地名
旅菲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