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化馆(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40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化馆(站)
分类号: G124
页数: 2
页码: 881-88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惠安县文化馆和文化站的成立和发展情况,包括公办文化站和民办公助文化站的创办,文化馆和文化站的改组和恢复,以及各类文艺刊物的创办和文化活动的开展等信息。
关键词: 文化馆 文艺刊物 文化活动

内容

1950年10月,惠安县文化馆成立,开展群众性宣传、文化娱乐等活动,并设有对外开放的图书阅览室。1953年5月,渔区崇武、侨区洛阳、盐区山腰等3个集镇分别成立公办文化站。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0周年,本县在文庙举办成就展览馆,将文庙修葺一新,分为综合、工交、财贸、农林水、文教等5个室,并把大成殿改为“红旗馆”。
  1964年,基层文化组织不断巩固发展,先后恢复和创办崇武、山腰、张坂、东园、黄塘、川、涂岭、南埔、后龙、涂寨、城关、净峰、东岭等13个民办公助文化站。1965年1月,洛阳公社文化站恢复为公办文化站。9月,小岞公社创办民办公助文化站。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文化系统工作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11月,惠安县文化馆改为惠安县文化站。1972年,又改组成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
  1977年,恢复惠安县文化馆。1979年5月至9月,对被错划的右派分子进行复查纠正,先后恢复一批人员的职务。1980年2月,崇武公社文化站恢复为公办文化站,同时批准兴办螺阳公社文化站。10月,县文化馆新址在科山落成,并开始办公。12月,崇武公社文化站新址奠基。
  1981年,县文化局、文化馆主办《薯花》文学丛刊。是年,各公社、镇(场)文化站多渠道集资发展文化事业,采取以文补文的办法,创办多种文艺报刊,2月,螺阳文化站创办不定期油印刊物《涓流》,10月,崇武公社文化站落成办公。12月,全县17个公社、镇(场)开设文化站,东岭、小岞、螺阳、山腰等4个农渔村集镇创办文化中心站。1982年2月,惠安县文化局、惠安县文化馆、山腰公社文化中心、小岞公社文化中心和螺阳公社联群大队青年俱乐部,一起荣获“福建省农村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6月,东岭文化站创办不定期铅印刊物《东岭文艺》,8月,县文化馆举办业余文化创作者讲习班,为期7天,邀请厦门大学和福建师范学院等院校教授、专家和学者莅临讲学。
  1983年9月,崇武文化站创办《崇武文艺》。12月,文化馆与净峰公社文化站在净峰寺建立弘一法师纪念室,并编印《弘一法师在惠安》一书。1984年4月,东岭文化站创办不定期小报《桥》。5月,净峰文化站创办不定期小报《净峰》。8月,县举办美术培训班,有中小学生、社会青年等美术爱好者30多人参加。是年11月,中央文化站政策研究室领导到东岭参观指导,称赞其为“乡镇文化建设先锋”。1986年10月,县文化馆迁址于文庙。
  1989年,全县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8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10个,文化俱乐部、文化室110个。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惠安县文化馆
相关机构
小岞公社
相关机构
螺阳公社
相关机构
惠安县文化馆
相关机构
崇武公社
相关机构
惠安县文化局
相关机构
惠安县文化局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
相关机构
福建师范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
洛阳市
相关地名
崇武镇
相关地名
张坂镇
相关地名
黄塘镇
相关地名
涂岭镇
相关地名
南埔镇
相关地名
涂寨镇
相关地名
城关区
相关地名
净峰镇
相关地名
东岭乡
相关地名
小岞镇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