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征兵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2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征兵制
分类号:
E265
页数:
2
页码:
763-76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惠安县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征兵制度,包括宋、明、清代的募兵制和民国时期的征兵制度。在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败和民众不愿当兵,政府采取了各种手段来征兵,包括抓壮丁、买壮丁、抽壮丁等。
关键词:
征兵制
惠安县
内容
宋、明、清代实行募兵制,间或也以征兵作为补充。
宋时,惠安守卫崇武巡检司的兵员,是在当地丁粮相应人户中佥点弓兵应役的,军户由国家分给土地,屯田自养。平时卫所负责操练、屯田,战时拨归总兵统领。派驻崇武所的军士、军官多数来自漳州各县。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江夏侯周德兴从福州、兴化、泉州、漳州等4府采用“三丁抽一”法征兵5000人,作为沿海戍兵,加强海防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崇武所征兵,归泉州管辖。
清代,实行八旗、绿营兵制。每300人设佐领(牛录章京),五佐领设都统(梅荔章京)。
民国22年(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兵役法》,规定男子年满18岁之翌年1月1日起役,至届满45岁之年12月31日起除役;男子年满18岁者为国民兵役及龄,年满20岁为常备役、补充兵役之现役及龄;常备兵及补充兵届现役及龄之年,应受到征兵处理。由于当时政府腐败,民众不愿当兵,所以当局均采取“抓丁”、“买丁”办法,后改为采取“抽丁”,即“二丁抽一”、“五丁抽二”等办法来征兵。
民国26年,惠安县设兵役股负责征兵事宜。抗日战争时期兵役股改为军事科,实行摊派强征。一旦征兵命令下达,先由保长填造适龄青年花名册,呈报上级审批,然后由应征青年抽签,谁中签谁先行。接着体检,合格者送进新兵征集所,等候接兵部队接人。地方掌权者,在完不成任务的时候,常采用强抓硬拉的办法到处抓人充军,即所谓的“抓壮丁”,致使在抓壮丁时,群众或出国谋生,或远走他乡,或四处逃避。其时还出现雇人顶替的情况,某些有权势者乘机设立“人牛机关”,从中贪污、敲诈、勒索。
除民国34年和民国36年没有征兵外,从民国27年开始惠安每年抓丁100多人,民国10年被强迫入伍的壮丁共1000余人。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德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