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虫害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822
颗粒名称:
一、虫害防治
分类号:
S76
页数:
1
页码:
2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的四种主要森林虫害:松毛虫、木毒蛾、多纹豹蠹蛾和星天牛的防治历史和现状。
关键词:
病虫害
防治
惠安县
内容
(一)松毛虫防治
松毛虫为境内危害最大的森林虫害。民国初,涂岭的原义路、寨后一带,曾发生松毛虫为害,群众称之“钩子虫”。松毛虫因缺乏食物,甚而爬入百姓家中。1956年3~4月份,涂岭区的陈田、黄田、樟脚、寨后、菱溪等地3000多亩马尾松林松毛虫为害,发动500多人,捕虫1250多公斤。1969年春,黄塘公社半岭大队600亩、大雾山400亩马尾松林发生松毛虫害,毛虫随风飘落,遍地皆是,经人工捕杀,集中沤作肥料。
1973年3月,涂岭公社18个大队的马尾松发生松毛虫害,1米高的松树,虫口密度达每株58~100只,最多的达150~200只。在发生虫害的3万亩马尾松林中,有1万多亩松林针叶被吃光,为害面积为该公社春季造林面积的2倍多。3月18日,公社党委每天动员干部、社员0.8~1万人上山,4天捕虫5.5万多公斤。
1979~1981年松毛虫害再度发生,1980年达最高峰。涂岭、黄塘二公社松毛虫害面积25万多亩,遍及境内14个公社(镇),77个大队和国营笔架林场。在笔架山、烟倒山、观音山、文笔山等用飞机喷洒白僵菌、超低溶量化学药剂5.47万公斤,防治面积17.1万亩。经3年飞机喷撤防治。毛虫平均死亡率为84%,1981年最高达91.2%。至1989年未再发生松毛虫灾害。
(二)木毒蛾防治
1972年首次在赤湖林场种子园发生虫害,面积40亩。最初组织人工捕茧。后蔓延扩大,净峰、“七一”垦区、五里沙滩等沿海地区木麻黄林中也有不同程度发生。1979年全县发生面积1万多亩,纵深蔓延至东岭屿头埔。是年以赤湖林场为主,经飞机防治,喷洒白僵菌1500公斤,防治面积3300亩,虫口死亡率平均79.8%。1980年,用白僵菌粉孢防治;1982年,用多角体病毒在“七一”垦区和赤湖两次防治4100亩,蛾虫死亡率93%。
(三)多纹豹蠹蛾防治
1985年,在赤湖林场发生。面积156亩,5年生幼林被害率最高达82%。1986年,省林科所和赤湖林场协作,设点进行防治试验取得效果。1988年,该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星天牛防治
1961年,赤湖林场发生少量为害。1962年,逐渐蔓延;1963年,赤湖林场2074亩木麻黄被危害124万多株,被害率33.4%。是年,采用人工捕杀和药剂毒杀相结合,并进行虫害生活史的观察。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