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畜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78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畜类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
页码:
231-23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惠安县内饲养的畜类主要有牛、猪、羊、兔等。
关键词:
惠安县
畜禽饲养
畜类
内容
县内饲养的畜类主要有牛、猪、羊、兔等。
一、牛
境内饲养的牛主要为闽南黄牛,其颜色多为土黄或红黄色,故称“黄牛”。这种牛具有耐热、耐寒的特点,适应在沿海、山区、丘陵等地生活。1989年县内饲养32120头,是农田耕作的主要畜力。1965年后,县兽医站在螺阳、黄塘、东岭、涂岭等公社,建立黄牛冷配点,改良黄牛品种。采用夏洛米,西门卡尔、新地红、海福特、利木赞、古巴黄牛及波罗门等公牛精液,与本地母牛进行人工输精冷配、繁殖出杂交一代肉役兼用品种。
二、猪
境内饲养猪主要品种为莆田黑猪,这种猪具有耐粗性好、早熟、耐热、性情温驯、繁殖力强等特点。1958年从天马种猪场引进巴克夏猪,分别在螺阳、黄塘饲养。1965年从天马养猪场引进约克夏猪,作杂交父系用,适应性良好。1966年,从天马养猪引进长白猪,这种猪属丹麦系长白种,分别在黄塘、东岭、辋川、山腰、涂岭、螺阳饲养,适应性强。
县内提倡“母猪本地化,公猪良种化,菜猪杂交一代化”。从1958年起,就以莆田黑母猪为母本,引长白、巴克、相克等国外良种公猪为父本,进行杂交。到1988年,境内饲养菜猪实现杂交一代化。
解放后,惠安养猪业发展很快。1949年存栏数2万头,1989年存栏数129150头,平均年供外地商品的猪6万余头,1985年被省定为养猪基地。县内涂岭种猪场基地,养猪量居全县之首。该场以繁殖莆田黑母猪供应猪苗为主,自1970年起,常年生猪存栏数达1万头,出栏数2万多头,为全县提供猪苗3万多头。张坂商品猪场基地是1986年由侨胞投资建立的,年供商品猪500多头,主要养斯格猪种。
三、羊
县内饲养的羊主要是戴云山羊,属肉用型品种。毛色以黑色为主。其特点是耐温、耐湿、耐粗饲,适应于山高坡陡,草质低劣的环境。1949年县内饲养5.5万头,1979年8.1万头,1982年9.7万头。是年,县被省农业厅定为戴云山羊繁殖基地。在辋川陈谷洋、涂岭埔头,东园许内建立繁殖场。1986年,为东山县提供种羊50多头。
四、兔
县内饲养的新西兰兔是1971年引进的。属肉用型,成年兔体重4~6公斤,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1983年从安溪种兔场引进长毛免。这种兔适应性强,长毛快,一次剪毛0.1~0.2公斤,1989年,全县有长毛兔1542只。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牛
相关专题
猪
相关专题
羊
相关专题
兔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