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肥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76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肥料
分类号:
S14
页数:
2
页码:
224-22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惠安天然肥料来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农家有机肥料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常年施用的肥料,主要是有机肥(农家肥),其次是无机肥(化学肥料)。
关键词:
农业经济
惠安县
肥料
内容
惠安天然肥料来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农家有机肥料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常年施用的肥料,主要是有机肥(农家肥),其次是无机肥(化学肥料)。
第一节 有机肥(农家肥)
农家肥,有人粪尿,猪、牛、羊、马的粪尿,家禽的粪便,厩肥,堆肥,火熏土,塘泥土,草木灰等,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有机质,不但可提供各种养分,还有改良土壤作用。
1951年县人民政府在农运工作总结中,“要求全县开展堆肥积肥运动”挖塘土、挑海土、割青草,大积大造土杂肥。1951~1970年,各级政府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堆肥积肥及检查评比,出工带簸箕,入门挑草皮,农忙种田,农闲积肥,成为农民群众的习惯。
农民积制有机肥料,经验丰富,大都是坚持常年积肥、堆肥和沤肥的。农家肥的施用方法,除人粪尿和草木灰可作基肥追肥外,其他肥料都作为基肥施用,在播种前散施或条施于土壤表面,而后进行翻犁,与土壤混合,既不与种子直接接触,又防止肥料流失。
第二节 绿肥
以植物的鲜茎秆或叶片埋入土中或沤渍至腐烂后作肥料,称为绿肥。绿肥富含有机质,养分丰富,可疏松土壤。境内种植的绿肥有田青、紫云英、苜蓿、蚕豆、金光菊(又名臭菊)、太阳麻、水花生、水葫芦、红萍、水浮莲等。
绿肥施用,堆积高温肥大都作水稻、大小麦和甘薯的基肥,亩施2~3吨。沤渍水肥大都作基肥,亩施2~3吨。绿肥回田,即直接翻犁,埋入土壤中,作为作物基肥。稻田养萍,水稻田整平后,把红萍撤在稻田中,而后插秧,亩撒红萍200~300公斤,至水稻分叶后结合烤田进行倒萍化为肥料。
1989年,全县种植绿肥105亩。
第三节 海肥
海肥,是沿海农业地区主要肥源之一,采集方便,花工省,质量好,是富含氮、磷、钾的有机质肥料。
农民常用的海肥有:乌蚵、海〓、螺类、小螃蟹、海菁苔、海西草、海泥、海沙、海水、农盐。乌蚵直接用作甘薯的夹边肥。螺类、小螃蟹捣碎拌草木灰或土杂肥后作为甘薯夹边肥施用。海菁苔、海西草作高温积肥的原杆。海泥、海水、农盐作小麦基肥。海沙、海泥供改良土壤用。
第四节 无机肥(化肥)
民国时期,曾进口硫酸铵,农民称为“大肥”、“肥田粉”,但不习惯使用。1952年,全县仅进口硫酸铵5吨,使用量很少,农作物仍以农家肥为主。1960年以后,在农业部门指导下,化肥施用量逐渐增加,全县购买化肥3000吨。化肥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作基肥与土杂肥混合拌匀后散施,作追肥时掺入粪尿后泼施或条施,也有做球肥深施的。1976年,化肥施用量14500吨,1983年,29500吨。1987年,35000吨,按纯量计算亩施化肥达20多公斤,超过全国亩施化肥13.9公斤的水平。80年代,由于劳力外出,农民对土地投放逐渐减少,重用地轻养地,偏施化肥,化肥施用量直线上升,其结果是破坏土壤物理结构,土壤退化,地力下降。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