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收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75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收入
分类号: F014.4
页数: 2
页码: 207-2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情况。农民人均纯收入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迅速提高,1983年为254元,1989年达到761元。全县职工人数从1957年的7409人增长到1989年的47181人,全民职工和集体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也逐年增长。城乡储蓄余额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增长,占全县银行存款余额的比例逐渐上升。
关键词: 惠安县 人民生辉 收入

内容

一、农民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农民生活逐步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境内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198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4元,1989年达到761元。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居全省第21位。
  二、职工收入
  全县的职工人数,1957年7409人,至1989年,达47181人。1979年,全县的职工人数35780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分别为20329人和15451人。是年平均工资,全民职工和集体职工分别为583元和466元。至1989年,全民职工和集体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792元和1118元。
  三、城乡储蓄
  1949年,惠安银行存款仅0.2万元,为企业存款。1950年,城镇存款0.4万元,没有农村存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储蓄额也逐年增长。
  恢复时期,城乡储蓄余额68.4万元,占全县银行存款余额207.4万元的32.98%。其中城镇储蓄余额66.2万元,农村存款余额2.2万元。“一五”时期,城乡储蓄余额第一次超过全县银行存款余额的一半。此后除“大跃进”及“二五”时期略有下降外,其他时期皆稳定上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