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和建筑业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74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业和建筑业经济
分类号: F014.4
页数: 1
页码: 1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惠安工业几乎空白,但5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工业生产体系,包括食品、纺织、机械、电力、化工、建材等众多门类。1989年,惠安工业总产值达37480万元,比1949年增长80倍,年均增长11.3%。同时,惠安的建筑业也重新崛起,成为10多万建筑大军,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惠安的石雕也素负盛名,产品远销港澳、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关键词: 惠安县 经济总量 工业 建筑业经济

内容

民国时期,全县仅有几家设备简陋的私营小厂和手工作坊,工业生产几乎空白。50年代开始,惠安工业从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建立以食品工业为主体,包括纺织、缝纫、机械、电力、化工、建材、印刷、工艺等众多门类的工业生产体系,体现以全民为主体,集体、合资、合作和个体一起上,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形式。工业生产初具规模,1989年有乡镇工业企业218个,其中全民55个。全县工业总产值达37480万元,从1984年名列全省的第25位上升到21位。比1949年增长80倍,年均增长11.3%。工农业总产值比例由1978年的39∶61变为1989年的60∶40,出现机械厂、啤酒厂、石雕厂、皮塑厂、明磊石板厂和惠侨塑料厂6个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全县拥有石板材、石雕、碘、碑酒、琼脂、胶囊、塑料、腐植酸、针织、鞋类和原盐等10多种拳头产品,惠泉啤酒、腐植酸、原细盐等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9年原盐产量205898吨,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强。石雕、板材、木家具、人造革箱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远销东南亚。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惠安的建筑业重新崛起,大批农业剩余劳力迅速转向建筑业,汇成10多万建筑大军,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989年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5亿多元,总收入达14182万元。建有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深圳特区的西班牙式别墅、厦门特区的厦大留学生宿舍楼、海南的中国第一条汽车高速实验跑道、世界屋脊的西藏宾馆等一批著名的建筑物。惠安的石雕素负盛名,惠安艺人采用圆雕、浮雕、影雕、线雕等工艺,产品达数百种,远销港澳、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京的十大建筑物、毛泽东主席纪念堂、集美鳌园石雕群、海南“鹿回头”巨型雕刻、湄洲妈祖雕像等,都是惠安工匠的杰作。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