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统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73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口统计
分类号: C921
页数: 3
页码: 186-1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人口统计历史悠久,自宋至道元年建立户口版籍制度,元、明、清及民国时期都有户口编查与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1964年、1982年进行过三次人口普查,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加强国家政权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惠安县 人口管理与控制 人口统计

内容

一、户口编查与调查
  宋至道元年(995年),开始建立户口版籍制度。元丰八年(1085年),把户口分为“主户”、“客户”。有土地的是“主户”,没有土地的是“客户”。年满十六岁的男子为成“丁”,“以丁力多寡科差,兼论资产,遂为一代定制。”
  元朝人户分为十等,立科差法。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颁布黄册式。正德十四年(1519年),又实行八分法。嘉靖元年(1522年)、万历四十年(1612年),对全县户口进行编查。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对全县的赋役进行编查,并规定五年编审一次。康熙九年(1670年),又对户口编查审核。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规定“以五十年丁册定为常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按乡调查造报户口。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由官吏到各乡“查照编册造报”。
  民国时期,县政府几乎每年都进行人口统计,呈报给省政府。福建省政府也据此编有《福建统计年鉴》、《福建省经济统计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安居乐业,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1949年全县人口429315人,1959年556578人,1969年701670人,1979年903025人,1989年1102179人。第一个10年增加127263人,第二个10年增加145092人,第三个10年增加201355人,第四个10年增加199154人。1949~1976年人口增加1倍,是惠安历史上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1974年以后,提倡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迅速增长的势头。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逐年下降,到1980年下降到12.88‰,人口逐渐进入有计划发展时期。
  二、人口普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53年、1964年、1982年,全国进行过三次人口普查,逐渐建立完备的人口统计和人口管理制度,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加强国家政权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7月1日零时。登记的基本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选民登记同时进行。调查结果:全县总人口为464197人,男214109人,女250058人。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7月1日零时。登记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本户住址、非农业人口等九项。普查结果:全县总户数为122641,总人口为595475。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7月1日零时。登记项目有19项,按人登记的13项,包括姓名、与户主的关系、性别、年龄、民族、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文化程度、行业、职业、不在业人口状况(如上学、搞家务、退休等)、婚姻状况(未婚、有配偶、丧偶、离婚)、妇女生育子女总数和存活子女总数、1981年育龄妇女生育状况。按户登记的6项,包括户的类别(家庭户或集体户)、本户住址、本户人数、本户1981年出生人数、本户1981年死亡人数、有常住户口已外出一年以上的人数。普查结果:全县总户数为182412,总人口为936228人,其中常住本地、户口在本地的923037人,占总人口数的98.59%;常住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地的1217人,占总人口数的0.12%;人住本地不满一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的105人,占总人口数的0.01%,人住本地户口待定的11859人,占总人口数的1.26%;原住本地,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的3人,占总人口数的0.0003%。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