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人口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72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口构成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7
页码:
178-1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人口构成中,女性比例较高,1949年后性别比例趋于平衡。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型向成年型发展的趋势。1949年后,人口文化素质迅速提高,但文盲、半文盲比例仍然很高。农业人口占比较大,但非农业人口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职业构成中,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
关键词:
惠安县
人口
人口构成
内容
第一节 性别、年龄结构
一、性别构成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深受压迫,在社会上没有政治地位,经济上不能独立,民间重男轻女,溺弃女婴,以致女孩的死亡率高于男孩,造成性别比例失调。县域内民国23年(1934年)性别比例为112.79∶100(女),民国25年为120.61∶100。抗日战争开始后,男性赴前线打仗,死亡率较高,民国28年性别比例为95.49∶100,民国30年为84.15∶100。自此以后,人口中总是女多于男。1949年以后,性别比例趋于平衡。1953年人口普查为85.62∶100,1964年人口普查为90.29∶100,1982年人口普查为96.58∶100。
二、年龄构成
惠安县的人口类型,1953年为成年型,1964年为年轻型,1982年仍是年轻型,正向成年型发展。
由于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负担系数也在变化。
第二节 文化素质
民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境内文盲率比例较高。据民国26年(1937年)选样调查,学龄儿童男子入学率21.8%,女子入学率2.3%。在总人口中,能识字、有看书能力、有写信能力的占52.8%。
民国28年统计,全县363737人,12岁以上不识字占总人口的64.09%。民国37年,全县307734人,不识字的249275人。
1949年后,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科学事业,村村办小学,乡乡办中学,全县人口文化素质迅速提高。据1964年、1982年二次人口普查,各种文化程度人数成倍增长。
1982年同1964年相比:大学文化程度增加1356人,增长1.63倍;高中增加21586人,增长2.75倍;初中增加60303人,增长2.51倍;小学增加182856人,增长1.20倍。
但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仍然很高,1982年全县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占43.81%,比全省的文盲率39.44%(不含市),全国的34.78%(不含市),分别高4.36%和9.02%。在文盲、半文盲中,妇女占84.20%。从年龄看,12~44岁的占57.40%。
在业人口中,1982年大学文化程度的占0.4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8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13.1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8.72%,文盲、半文盲却占42.83%。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尚属低下。
1987年,全县各乡镇青壮年非文盲人数483531人,占92.48%。其中大专文化程度的333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33055人、初中文化程度的87685人、高小的154842人。在就业人口中,大专文化程度的2878人、高中文化程度的12336人、初中文化程度的7553人。
1988年,经过各种业余学校的学习培训,全县干部职工过半数达到大专和中等文化程度。
第三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结构
长期以来,县内农业经济占主要地位,城乡人口数量悬殊。
螺城镇、洛阳镇、崇武镇于1964年恢复建制,居住在这三个镇的居民多为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较少,而部分非农业人口也散居其他乡、镇直属机关单位。
1961年压缩城镇人口,1969~1970年动员知识青年837名和城镇居民490名分别上山下乡到龙岩县雁石、适中公社和本县涂岭参加农业生产,非农业人口转为农业人口。1972年以后落实政策,逐步把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居民迁回县城,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1982年以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按政策规定,少量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1989年,全县非农业人口80254人。
第四节 职业构成
民国34年(1945年)6月统计,全县人口378584人,其中从事农业的183739人、从事矿业的3013人、从事工业的14522人、从事商业的9392人、从事交通运输的3145人、从事公务的2147人、自由职业1484人、从事人事服务的35777人、其他121769人。
民国37年,全县人口376994人,其中从事农业163188人、矿业2513人、工业13902人、商业9701人、交通运输3558人、公务2156人、自由职业1478人、人事服务3499人、其他52883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惠安为农业县份,全县人口中大部分从事农业。1949年,全县429315人,其中农业人口386400人。此后,各类职业皆以农村及人民公社为核算单位,缺乏统计数据。
1980年,全县总人口914346人中,从事农业的(包括林、牧、副、渔、下同)267602人、从事社队办工业的9610人、外出临时工44457人。
1985年,全县总人口1017192人中,农业272181人、工业9901人、建筑业88918人、交通运输邮电6140人、卫生体育福利1511人、房地产公用事业283人、商业饮食6371人、教育文艺广播8695人、科研50人、金融保险560人、乡镇经济组织管理735人、其他19211人。
1989年,全县总人口1102925人中,农业280234人、工业22672人、建筑业103193人、交通运输邮电10096人、商业饮食10447人、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448人、教育文艺广播9283人、卫生体育福利2073人、科研46人、金融保险819人、乡镇经济组织管理774人、其他劳动力26869人。
第五节 姓氏构成
据1989年不完全统计,全县姓氏有:张、陈、曾、王、李、蒋、刘、黄、詹、汪、林蔡、杨、钱、梁、何、谢、郑、庄、龚、魏、卢、辛、经、连、许、孙、吕、吴、周、哈、邓、戴、丁、洪、康、余、柯、赵、甘、侯、骆、史、罗、廖、叶、冯、柳、徐、纪、涂、胡、郭、江、邱、阮、朱、施、潘、温、石、蓝、肖、赖、高、欧、沈、姜、彭、伍、薛、傅、程、钟、关、楼、秦、任、章、韩、谭、柴、宋、古、游、房、倪、方、艾、潘、杜、孔、卓、董、云、季、贺、姚、封、苏、饶、郎、卜、马、曲、隋、金、翁、陆、唐、严、汤、佘、出、卞、拱、公、尤、邹、辜、阎、曹、聂、简、耿、武、尹、代、冀、毛、晏、孟、印、韦、崔、樊、顾、袁、中、颜、贾、褚、茅、于、槐、莫、牛、斯、雷、范、冷、靳、禹、舒、龙、包、刁、吉、裘、焦、田、盖、圣、成、官、扶、储、巩、费、欧阳、公孙、祝、丛、春、英、水、万、文、皮、白、危、果、犹、尚、邵、洪、夏、瞿、鲁等190姓。
分布地域比较广的有:王、庄、刘、许、李、杨、吴、邱、苏、陈、张、郑、林、周、洪、柯、郭、黄、曾、谢、蔡、潘等姓。
人口较多的有:王、庄、刘、李、杨、吴、陈、张、林、郭、黄、曾、骆、蔡等姓。
第六节 民族构成
民国及其以前,对民族构成没有进行普查。
1954年4月,县民政科对各区、乡的人口进行调查统计,全县有少数民族5337人,皆为回族。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汉族588320人,占总人口98.89%;回族6992人,占1.17%;畲族139人,占0.02%;壮族3人,苗族1人,高山族1人,藏族1人,外国人加人中国籍的18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汉族923981人,占总人口的98.69%;回族11957人,占1.28%;族264人,占0.03%;壮族8人,侗族6人,黎族8人,高山族2人。
第三次人口普查同第二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增长57.05%,回族增长71.01%,畲族增长89.92%。从增长速度看,少数民族增长的速度比汉族快。1985年经县民政部门调查落实,并经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审查批准,恢复涂岭乡小坝村480.户2753名出姓村民为蒙古族身份,恢复山腰盐场钟厝工区、山腰乡鸢峰村1008户5842名钟姓盐民、村民为畲族身份;恢复后龙乡郭厝村、山腰乡龙山村,以及散居的3568户、15585名郭姓村民、居民为回族身份。1985年底,全县有回族29802人,畲族6232人,蒙古族2753人(即占全省蒙古族人数的三分之二强),共有少数民族38787人,占1985年底全县总人口的3.81%。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