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69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层
分类号: P536
页数: 2
页码: 127-1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地层的情况。其中包括上三迭统—侏罗系、上侏罗统南园组、第四系等。
关键词: 惠安县 地质 地层

内容

境内地层出露简单,分布零星,自老至新有:上三迭统—侏罗系变质岩,上侏罗统南园组火山岩和第四系残坡积层,长乐组冲、洪积层,海积层等。
  一、上三迭统—侏罗系
  分布于惠安—晋江—港尾北东向次级断裂带东侧,属闽东南沿海变质带的一部分。主要出露于洛阳、小岞、净峰、南埔等沿海地带;百崎、东园、崇武大岞、后龙等地有零星出露,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
  该地层系由上三迭统文宾山组和侏罗系南园组等地层遭受长期、多次构造应力、热力和板块俯冲及混合交代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动力变质岩。其岩性以含矽线二长石英片岩、混合质变粒岩和条痕状混合岩为主。岩石具花岗鳞片变晶结构,不等粒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条痕状构造。前者由石英(45%~55%)、白云母(30%~35%)、黑云母(5%~10%)、硅线石(3%~5%)等组成;后两者由钾长石(28%~42%)、斜长石(23%~45%)、石英(27%~42%)及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等组成。
  在净峰湖街之北,有时代不明的片岩组变质岩,出露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注:有的资料记载,该层位时代原归上三迭统—侏罗系变质岩,现因邻区在相当岩性段岩石中获有下古生界微古化石,且部分地区已获得大于4亿年的Sm-Nd同位素年龄资料,故将其重新确定为下古生代,暂归属于前泥盆纪)。
  二、上侏罗统南园组
  境内仅见第二段和第三段出露。主要分布于北东向断裂带以西的涂岭、黄塘西部与仙游县、鲤城区接壤处。总面积约74平方公里。
  第二段主要岩性为流纹质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夹粉砂岩等,其下部呈浅灰色,上部为灰色。出露面积约44平方公里,厚度大于405米。
  第三段主要岩性为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英安质夹流纹岩等,呈深灰色。喷发不整合于第二段之上,出露面积约30平方公里,厚度大于337米。
  三、第四系
  境内因新构造运动影响,地壳升降频繁,海陆几经变迁,加上气候温湿,雨量充沛,风化作用强烈,在物理、化学、生物及水等地质营力作用下,第四系发育,集中分布于断裂带以东的沿海地带,其面积为全县之半。地层以残坡积层(未分组)和全新统长乐组海积层及冲、洪积层为主,此外还有零星分布于山地河谷及台地沟谷中的上更新统龙海组和上更新统东山组。厚度一般在50米以下,滨海地区较厚,向陆地方向变薄。一般滨海地层以海积、风积层为主,向陆地过渡以残坡积层和冲、洪积层为主。
  残坡积层遍布于海拔2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及山坡地,福厦公路以东的各乡镇均有出露,覆盖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厚度1~20米,最厚达50米。地层主要由粘土、高岭土、石英砂、碎石角砾等组成。
  冲、洪积层多呈条带状沿河流及山间盆地展布。主要分布于黄塘溪流域、洛阳江北岸及其他各大溪流两岸,总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厚度为3~8米,最厚达30米。地层主要由粘土、细砂、粗砂、砾砂、卵石层及泥煤所组成。
  海积层呈海滩、海积平原和Ⅰ级海积阶地产出,一般高出海面2~5米,最高不超过10米。主要分布于百崎、张坂、东岭、辋川、山腰及南埔等滨海地带,总面积约为57平方公里,厚度2~20米,最厚达40米。地层由灰黑淤泥质粗砂、黄灰色粗砂和灰黑色淤泥组成,局部夹泥煤。
  风积层分布于山霞、崇武、小岞、净峰、东岭、后龙等滨海迎风地带,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厚度5~9米。地层由细砂、中细砂及粉砂等组成。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上侏罗统南园组
相关专题
第四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