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报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57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报纸
分类号: G219.275.7
页数: 4
页码: 788-79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春县不同时期报纸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永春县 报纸

内容

民国期间,有《崇道报》、《永声报》、《永春日报》、《民治报》、《追击报》、《民声报》、《永春半周报》,《新永春报》、《华侨报》;新中国成立后办过《永春解放报》、《收音快报》、《人民广播》、《永春报》、《永春日报》,目前有《桔红》、《桃源乡讯》、《永春科普》等。
  一、《崇道报》
  民国12年(1923)2月25日,基督教美以美会创办《崇道报》,总理为贺维理,首任编辑林启仁。初为周报,每期出对开四版一张,由多玛印书局石版印刷。14年4月,多玛印书局自上海购进铅字活字印刷机件,该报即于同年5月29日起改用铅印,并改为半周报,每期四开四版一张,印数300至1000份,80%销往南洋各地。该报通讯员分布于永春、德化、大田等地,多数为教会牧师和传道士兼任。内容除宣传基督教及教会学校活动外,还报道社会新闻。抗日战争爆发后,逐渐有抗日新闻报道,并辟有“意园”、“原野”两个副刊,刊登一些青年作者的文章。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发生,教会经费来源中断而停刊。
  二、《永声报》、《永春日报》
  (一)《永声报》1935年5月,永春唯力体育会倡办《永声报》,林子坚任社长,林伯髯任编辑。对开四版,每三天出版一期(后为半周报),由美化印务馆印行。首版评论、广告,二版国内外要闻,三版地方要闻,四版副刊《中庸》。最高发行额曾达3000份,大部分销往南洋各地。后来唯力体育会主于星散,林子坚卷入国民党地方宗派斗争,该报站在“白派”一边。1949年间,因经济困难停刊。
  (二)《永春日报》抗日初期,旅厦人士李汉育、郭礼宗等返永,与曾天民等合作,于1938年7月7日抗日战争一周年时,创办《永眷日报》。李汉青任董事长,郭礼宗任发行人,郑振经任经理,李铁民(南安人)任总编辑,全社职工40人左右。李汉青南渡动员新加坡、马来亚、印尼永春华侨集资入股,购回收音机、收报机、印刷机等,自行印刷。每日以四开二版印行,首版刊载电讯、广告,第二版为地方新闻。初期以侨办出面,每期印发2000至3500份,销往国内外。1940年因揭发第四行政督察专员黄恺元问题被标封一星期。后由国民党永春县党部控告于省,在国民党省党部支持下恢复出版,由此变为党报。抗日战争胜利后,郭礼宗为与林子坚争夺县党部书记长,《永春日报》站在“黑派”一边。1949年8月停刊。
  三、《永春解放报》1949年8月接管《永春日报》社、《永声报》社,出版《永春解放报》,不久,中共晋江地委创办《泉州日报》,该报即停刊。后因福州和泉州的报纸未能当天到达永春,为及时报道国内外重要新闻,1951年6月,县收音站出版《收音快报》,每期印发100多份。同年9月,县文化馆与收音站联合出版双日铅印八开的《人民广播》,为各区乡和机关、学校提供口头、文字宣传资料,每期发行1000份左右。
  1958年4月19日,原《生产简报》经过充实扩大,改为三日刊《永春报》,作为县委机关报。社长马煜,主编吴文伯、刘健。该报为八开二版,一版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县委和县政府的号召、通知、要闻,二版报道本县工农业生产,文教卫生等情况,兼登短小的诗歌、快板、顺口溜等。每期发行1000多份,经费由县财政拨款。同年8月1日,改《永春报》为《永春日报》,社长先后由贾志先、徐莪兼任,主编吴文伯、刘健、蓣永平等。该报为八开二版,主要宣传党的总路线,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传摒马列主义,宣传好人好事和工作经验,转摘新闻。经费由县财政拨款,每期发行1000多份。1959年5月1日,为提高出版质量,恢复为三日刊,有时增发号外、捷报、快报等。每期发行4000—6000份。1961年2月停刊。
  四、《民治报》、《永春半周报》等
  (一)《民治报》、《追击报》,《民声报》民国12年(1923)8月21日,永春县地方自治筹备分处创办《民治报》(周报),四开四版,每期发行800—1000份,70%销往南洋各地。该报主张“永人治永”,不久即被地方军阀利用。1926年4月,永春旅外人士在厦门组织永春旅外同乡联合会,出版《迫击报》,林级铭、郭礼佩任主编。该报以揭露地方军阀蹂躏家乡,反对民军统治永春为主旨,与《民治报》针锋相对.这二家报纸均于民国15年停办。
  民国15年10月,民军连长昊钝民曾创办《民声报》。
  (二)《永春半周报》、《新永春报》、《华侨报》民国21年6月,十九路军张励旅进驻永春,在厦门的永春“旅外派”以救乡名义,随军回永,成立军民联欢社,于翌年2月21日创办《永春半周报》,郑正言等任编辑.该报为四开版小报,以电讯新闻为主,由旅部电台代收电讯,是永春报纸有专电的开始.每次发行1000—1500份。年底,十九路军退出永春,该报停刊。民国23年3月,郑翘松、许子青等创办《新永春报》,不久停刊。
  民国26年4月1日,黄蕴山、余望三等创办《华侨报》,四开四版,每周二期,仅持续一年。
  五、《桃源乡讯》、《枯红》
  (一)《桃瀛乡讯》1958年初,永春华侨联谊会创办《挑x乡讯》,为八开二版双月刊或单月刊。主编林士辅、陈文敬,每期印发1000份,发往东南亚各地和本县各有关部门、乡镇侨务委员会、村侨务小组。1966年停刊。1984年9月复刊,主编郑双喜、郑光苗、黄温秋,至1986年计出版9期。1986年8月,颜宝琼任主编,改为八开四版,印发2000份,对外发往东南亚15个国家和地区,对内发往省外及本省各县侨联、乡镇侨联、各有关部门,蹭送归国探亲华侨。内容主要为宣传党的侨务政策,报道侨乡建设新貌,华侨捐资义举,介绍乡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一版为本县要闻,二版为侨乡建设情况,三版为文教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四版为文艺作品。
  (二)《桔红》1980年1月,县文联,文化馆联合创办《枯红》,不定期,八开四版。刘永乐、陈诗忠先后任主编。至1987年底出版92期,每期印发]500—2600份。经费由文化馆负责。内容以刊登文艺作品为主,一版刊登本县重要新闻通讯,二、三、四版刊登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民间故事、谚语、曲艺、歌谣、永春文物古注、古今名人介绍,以及摄影、美术、书法作品等,突出表现永春侨乡、柑桔茶果之乡、小水电之乡的建设成就。主要发行本县各乡镇,文化站,中、小学及省内、国内200多个单位。
  六、《永春科普》
  1980年10月5日,水春县科委、科协不定期印行《永春科普》四开四版。至1985年底计出版26期,每期3000—5000份。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贺维理
相关人物
林启仁
相关人物
于永春
相关人物
林伯髯
相关人物
曾达
相关人物
林子坚
相关人物
李汉育
相关人物
郭礼宗
相关人物
曾天民
相关人物
郑振
相关人物
李铁民
相关人物
李汉青
相关人物
黄恺元
相关人物
马煜
相关人物
吴文伯
相关人物
贾志先
相关人物
徐莪
相关人物
林级铭
相关人物
郭礼佩
相关人物
张励
相关人物
郑正
相关人物
郑翘松
相关人物
许子青
相关人物
林士辅
相关人物
陈文敬
相关人物
郑双喜
相关人物
郑光苗
相关人物
黄温秋
相关人物
颜宝琼
相关人物
刘永乐
相关人物
陈诗忠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多玛印书局
相关机构
永春县文化馆
相关机构
永春县科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