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馆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55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文化馆站
分类号: G249.27
页数: 2
页码: 775-77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春县不同时期设立了民众教育馆,开展扫盲工作和文化活动情况。
关键词: 永春县 扫盲 文化活动

内容

一、县文化馆
  民国24年(1935),在原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旧址设立民众教育馆,推行民众教育,开展扫盲工作,并在规模较大的小学附设民众夜学,在交通要地设民众书报阅览所。民国25年,民众教育馆并入县图书馆。
  1951年4月,成立永春县人民文化馆,馆址设在文昌庙(即原图书馆旧址),配备干部4人,负责人林大韬。开展书报阅览、时事宣传等活动。1965年人员增至8人,业务范围扩大:推行识字教育,进行时事政策、科普宣传,开展体育活动,戏曲改革,编印文艺刊物,举办文艺会演(调演),培训文艺骨干,搜集、保护文物等群众文化工作。还担负全县农村文化站,俱乐部、业余剧团,文艺创作的辅导工作。
  “文革”初期,文化馆受到冲击,日常工作受千扰。1968年并入毛泽东思想宣传站。
  1973年恢复文化馆,培训文艺骨干,辅导农村文化活动,编印《永春文艺》和《枯红》等刊物。开展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等。1975年12月、1979年2月和1980年5月,晋江地区先后在本县召开全区农村文化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区图书工作会议、全区农村文化中心经脸交流会。
  1987年,桃城侨胞〓棣捐港币175万元,在交通桥畔建永春文化中心。
  二、乡(镇)文化站
  1952年春,成立蓬壶文化站,开展时事政策宣传,组织文娱和体育活动,辅导农村俱乐部、业余剧团和文艺创作。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该站撤销。
  1963年开始,各公社先后建立民办公助的文化站21个,其中1963年建的有蓬壶、达埔、岵山、湖洋,1964年建的有锦斗、坑仔口、东平,一都,吾峰,1965年建的有玉斗、仙央、介福,1966年建的有横口、五里街,1973年建的有城关、桂洋、呈祥、苏坑,1974年建的有曲斗、石鼓、外山。
  湖洋文化站和一都文化站分别于1980年、1982年扩建为文化中心。
  1981年,湖洋文化中心郑士且被评为省、地、县文化先进工作者,12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1985年,郑士且等11人被正式录用,聘为文化站专职干部。
  三、文化室(俱乐部)
  1952年,建立全县第一个农村俱乐部——美中俱乐部。俱乐部设立剧团和歌咏、图书,体育、文娱,武术等组。还利用旷地建篮球场和露天剧台。到1957年底,全县农村有文化室(俱乐部)64个(其中中心俱乐部13个)。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革”中,农村俱乐部坚持活动的不多。1979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逐渐繁荣,文化室(俱乐部)不断发展,至1987年底达到84个。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大韬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郑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永春县文化馆
相关机构
永春县图书馆
相关机构
美中俱乐部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