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社团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492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社团组织
分类号: D634
页数: 5
页码: 669-6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春华侨在东南亚各地成立了同乡会组织,以联络乡情、共谋社会福利、解决纠纷等。其中,新加坡永春会馆是历史较长、影响较大的一个。这些同乡会组织在当地举办了各种公益慈善事业,如创办学校、设立奖学会、救济贫侨等,同时也协助华侨就业和贫苦华侨子女的升学。
关键词: 永春县 华侨 社团组织

内容

永春华侨为了联络乡情,共谋社会福利,为同乡人寻找职业,排除困难,解决纠纷,凡聚居的地方都有永春同乡会、永春公会或永春会馆的组织。永春华侨少的地方,就参加福建同乡会组织,不另成立永春同乡会,最早的永春同乡会是1867年创立的新加坡永春会馆,其次是1875年成立的马六甲永春会馆。到1986年,东南亚各地已有永春会馆和类似的组织30多个。各地永春华侨同乡组织的任务是:(一)举办公益慈善事业,如创办华侨学校,设立奖学会,救济贫侨,资助难侨回国等,(二)调解同乡间的纠纷,(三)帮助家乡举办公益事业;(四)加强与其他侨团的联系,(五)以集体名义促使当地政府保障华侨的正当权益;(六)协助华侨就业和贫苦华侨的子女升学等。
  下面是几个历史较长,影响较大的同乡会简况。
  一、新加坡永春会馆
  创建于1867年,起初设在小坡的一间店铺里,作为家乡南渡谋生者的皙时居住的地方。这些南渡的同乡都是贩卖布匹和家用杂物的,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艰苦生活,大家聚集在一起,互助合作,疾病相扶。由于都从家乡来,承袭故乡的风俗,每年的佛诞节日,都举行宴会,邀请同乡参加,借以联络感情,久而久之,就沿袭成例。于是居住在大坡的商家也来参加。由于会务发展的需要,推选职员,负责处理馆务,为同乡排难解纷,代伸冤屈,抵御外侮,寻找职业,喜庆病亡相助。1905年,会址迁入大坡厦门街105、106号,并立碑留念。
  进入20世纪,会馆创办鼎新学校,解决永春华侨子弟学习华文的需要。辛亥革命时,会馆捐资帮助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1928年成立救乡总会,派代表回国请福建省政府派正规军到永春剿匪,以安定地方。1933年,甘肃、陕西发生严重旱灾,会馆捐款救济。“九一八”与“七·七”事变后,会馆参加救国运动。捐资捐物支授祖国抗战,组织技工到滇缅公路服务。
  日寇占领新加坡期间,会馆停止活动,1945年秋新加坡光复后,筹募基金新币10余万元,动工兴建新会馆。会馆设红助部,参加互助部的部员先后丧亡600余人,发给互助金新币20余万元。
  1962年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成立,会馆曾一度成为联合会会员。
  二、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
  19世纪70年代以后,永春侨胞在马来亚各地设立同乡会组织,举办福利事业,联络同乡感情,介绍家乡情况,培养尊祖观念。1957年,侨亲李延年、林邦玲、黄执圭、陈喜启等,为了团结同乡与适应时势的需要,倡议组织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各地同乡会热烈响应,参加的有22个同乡组织。会址设在吉隆坡暗邦路门牌55一59号。李延年任首届会长。
  联合会成立后,自1958年至1982年的25年中,共颁发大学奖学金115名,金额7.26万元。
  为了配合环境的改变及鼓励同乡参加经济建设,于1982年组织永联企业公司。
  三、马六甲永春会馆
  成立于清光绪元年(1875),发起人李桂林、陈宪章等。会馆成立后,在联系同乡、捐资兴学、举办福利事业以及协助同乡寻找职业等方面作出了成绩。1946年成立互助部,部员达4450名。1955年筹资5.5万元,1957年筹资50万元二次扩建育民中学校舍。1971年设立奖助学金,奖励与帮助同乡的学子。
  四、麻坡永春会馆
  创设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是由李庆烈等发起的,目的在于为南来的同乡安排工作,沟通消息,谋求出路,互相扶助,开办学校。会馆还筹募基金,购买7英宙的地产,让同乡建筑住屋与烟房。
  “七七”事变后,组织麻坡救济祖国难民委员会,捐款捐物,救济祖国的难民。这种爱国行动,得到新、马各坡响应。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笔题赠“爱国爱乡”牌匾一方。该區现悬挂在会馆礼堂内。1938年征募汽车技工数十名,由刘贝锦领队,回到广西、云南边疆,运输抗日物资。1939年集资组织永利种植有限公司,垦荒种植橡胶与木薯,在日军占领时期,对解决蒜坡粮荒起了很大作用。1940年举办互助社,1945年改为永春慈善会。1954年设立小学助学金,1965年增设中学奖助金。1967年组织百人铜乐队,蜚声全马。1968年组织青年团活动,培养接班人。1974年1月1日庆祝成立80周年纪念,出版纪念特刊。
  五、雪兰莪永春公所
  创立于1892年,原名永春公司,拥有亚答厝数间,借以联络乡情,患难相助,兼祀张公圣君。1912年改名为雪兰莪永春公所。1928年改总理制为委员制,受当地政府华民政务司的委托,处理同乡种种纠纷之事,调解公平,受政府当局重视。1946年改订章程,重新注册,增设互助部。1969年春筹建所址,1972年举行庆祝建所80周年纪念。此后,会务日益发展,举凡赈济、抚恤、社会慈善和教育事业,都做出成绩。
  六、森美兰永春会馆
  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芙蓉坡李祚(李俊承之父)等侨胞发起的。日军侵入后,历史资料荡然无存,只剩下匾额一方,楹联一对:“永籍兰城兴大义,春回桃谷萃群英。”1976年筹集资金,建置胶园,巩固经济基础,开办福利事业。
  七、吉隆坡永春会馆
  创建于1924年。由侨胞陈彭相、颜滂枯、陈日墙、黄重吉、洪进聪、林邦玲等发起组织。借用福建街泉丰公司二楼为临时办事处。后劝募5万余元,修建会馆。1979年6月成立青年团,推动健康文娱活动,开展文化学术等有益身心的集体活动,使同乡子女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八、瓜拉庇劳永春公所
  创立于1910年。当时家乡匪患深重,民不聊生,同乡南渡谋生者蜂拥而至,由公所为他们安排住所,介绍职业,照顾医药,资助年老同乡回国与亲人团聚,兴办福利。1920年建所址于力士打街89号,但因地权问题,1950年被拆除。1964年租兰哇利亚路690A号楼上为所址。
  公所于1925年创办中华初级小学,1935年添办初级中学。1939年设互助部、调解组。1948年中华中学复办。1965年成立王甜娘永久奖学基金,筹款3万元,以息奖学。10多年来颂发奖金近4万元。1966年设福利组,发挥互助精神.1969年成立青年团,发挥年青一辈的作用,为同乡服务。
  九、印尼雅加达永春公会
  成立于1947年8月。当时适逢印尼民族争取独立斗争,永春公会参加救济难民工作。公会成立后,为同乡贫侨办理回国手续,支持椰城华侨助学基金会,赞助青年团的文娱活动,代侨胞及会员填写减免外侨税申请书,为会员解决生产困难问题。公会对家乡的卫生,教育、交通建设事业十分关怀。公会于1965年后停止活动。
  除以上社团外,在各地同乡华侨当中还有不少的宗亲会、家族会、联络处等组织,除联络同姓乡亲感情,举办本姓的公益事业外,主要目的在使华侨知根溯源,不忘祖先。主要有普国颜姓宗亲会、荣阳郑姓宗亲会、蓬莱巷梅镜梁氏宗亲联络处、夹潦郑氏旅菲宗亲会、仙乡陈氏宗亲会,东门鹏翔郑氏家族会、大丘头林氏公所、湖洋刘氏公会、龙头乡陈氏家族会等。
  20世纪以来,许多会馆还组织桃源俱乐部,仅马来西亚就有11个,分布在马六甲,新山、蔴坡、新加兰、东甲、昔加挽、巴冬、雪兰莪、巴罗、居盔、实日单那等地。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延年
相关人物
林邦玲
相关人物
黄执圭
相关人物
陈喜启
相关人物
李桂林
相关人物
陈宪章
相关人物
李庆烈
相关人物
林森
相关人物
刘贝锦
相关人物
李俊承
相关人物
陈彭
相关人物
洪进聪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永春同乡会
相关机构
永春公会
相关机构
永春会馆
相关机构
新加坡永春会馆
相关机构
马六甲永春会馆
相关机构
福建省政府
相关机构
永联企业公司
相关机构
育民中学
相关机构
麻坡永春会馆
相关机构
南京国民政府
相关机构
永春慈善会
相关机构
永春公所
相关机构
永春公司
相关机构
福建街泉丰公司
相关机构
中华中学
相关机构
桃源俱乐部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