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48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出国
分类号: D634
页数: 3
页码: 663-6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春人民因政治、经济等多种原因,大量出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五代时期,当时人们就开始开展对外贸易。明朝时期,地方屡遭变乱,赋役繁重,许多人开始前往海外谋生。清朝时期,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入东南亚,许多永春人遭到抢劫掳掠,甚至被折磨致死。民国初年,地方不靖,民军蜂起,军匪一体,对百姓任意敲诈盘剥,烧杀抢掠,弄得鸡犬不宁,难以安身,造成永春人民大批出国的第二次高潮。
关键词: 永春县 华侨 出国

内容

永春人的出国历史,可追潮到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永春人留从效任南唐清源军节度使时,开展对外贸易,其扇子居道,曾至交趾经商;是永春现有文字资料记载最早到国外去的。
  南宋中期,永春达埔颜必和的曾孙十六郎从金门渡海移居南洋。宋末元初,永春有颜姓者,因参加抗元斗争失败,兄弟三人两人改姓连、邢,先逃居广东潮洲、海南岛等地,后逐渐移居至安南,今越南有颜连那宗亲相济总会。
  明代,地方屡遭变乱,赋役繁重,嘉靖二十一年(1542)帖山陈氏有族人往吕宋谋生(据《南山陈氏族谱》)。到明万历二十一年(1503)以后,永春往南洋的渐多。据《永春东山颜氏族谱》记载,万历间出国的有3人,崇祯间出国的有4人。
  清初实行海禁,康熙二十三年(1684)稍开海禁,永春人开始成批到海外谋生。乾隆二,十二年(1757),丰山陈臣留往马六甲谋生,开始为当地苏丹挑水打杂,适苏丹妻患乳痈,医治无效。臣留采集青草药为其敷治,获得疫愈。苏丹感激,划出大片山地供臣留开星。臣留先后引带其族亲戚友数百人前往星荒,至今200多年,其后裔已发展至数千人。
  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入东南亚后,永春人到海外谋生的遭受抢劫掳掠,有的终身被奴役,有的被折磨致死。《卿园黄氏族谱》记载其族人黄际良(有传)于乾隆年间往吕宋经商,途中为西方殖民主义者所劫掠,同船百数十人被掳去当奴役。又据《蓬莱黄氏族谱》、《留安留刘氏族谱》、《官林李氏族谱》、《诗元锦斗林氏族谱》、《桃源凤山康氏族谱》、《桃源魁斗谢氏族谱》的记载统计,从明末至清道光年间,死亡在南洋各地的有64人。从道光九年(1829)至1949年的120年间,永春人口减少了10万多人,其中一大部分是出国谋生的。
  清咸丰三年(1853)的林俊起义,咸丰十一年(1861)代理知州陶绶锦被杀,同治四年(1865)州民烧毁税馆,都招来清朝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霞陵、云峰、西向、桃场、东山、社山、石鼓等村先后被围剿,大部分房屋被烧毁。导致了永春人民大批出国的第一次高潮。林俊的儿子观麟、柔远就是因逃避清政府的搜捕而到南洋去的。
  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外,还有不少破产的农民,被逼离乡背井到海外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南亚各国加紧掠夺,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因而出现公开贩运华人“苦力”的“猪仔馆”。蓬壶林有宝、吕荣元、吕文活、吕方、吕孙文、林担、林多雅、吕取等就是被人贩子潘万箱拐骗到马来亚彭享去当“猪仔”。据《美国外交文件及公档汇编》(第17卷,第129号文件)记载,21岁的永春人罗福安被拐卖给德记洋行当“猪仔”。他自述于1852年被相识的水客陈阿贵以介绍到船上佣工为名而被骗去,上船后发给一张卖身契约,如不签名,即遭鞭责。此时,才开始明白受了客头的骗。又厦门李禧《梦梅仙馆诗抄》叙述了永春人林桃师被人贩子骗到厦门瑞记洋行。幸好他“身负绝技”,“夺关毁屋”,並救出同伴。华侨一旦沦为“猪仔”,即任人宰割,多数被折磨致死。故永春侨乡流传着华侨出国是“三在六亡一还乡”。上述六部族谱统计,从咸丰至宣统出洋死于国外的计499人。
  民国初年,地方不靖,民军蜂起,军匪一体,对百姓任意敲诈盘剥,烧杀抢掠,弄得鸡犬不宁,难以安身,造成永春人民大批出国的第二次高潮。1957年,印尼椰城永春公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特刊中载有一篇署名为“古山人”的《回忆录》记述:“民七以还,盗匪蜂起,掳人勒索,无所不为。苛捐杂税,纷至沓来,:城狐社鼠,乘机蔽诈,驯至闾里为墟,民不聊生,商旅裹足,五里街商业遂一落千丈。笔者于1921年冬回梓,适遇同乡郑双火为匪所掳,严刑酷打,惨无人道。乡居三月,无日不在恐怖中,遂匆匆重行外出。自兹以后,地方扰乱,日甚一日,壮者散之四方,老弱任其鱼肉,遍地荆棘。”“两次回家,均遇匪著,入夜一闻步履声或犬吠声,即提心吊胆,不敢高枕而卧。因匪盗如毛,遂致一般洋客,视故乡为畏途,携眷迁徙外洋者,日见增多。东南亚各属,每一角落,均有吾邑人士之足迹。”卿园村从民国7年至13年的7年间,发生土匪绑劫案8起,使不少民众相率携眷逃往南洋。1921年9月9日《奋兴报》载:“吾永…近来政变,地方骚乱,匪徒蜂起。遂相率遁逃,挈妻携孥,偏安海外,此吾邑年来所以十室九空也。”《崇道报?永春十八年来大事记》1924年2月条:“永人因军匪交迫,备尝艰苦,逃往南洋者日众,几于十室九空。周知事(周祖武)恐影响派款,出示禁止。”1925年12月条:“永德民众苦于军匪,相率渡洋。虽吴(威)、尤(赐福)恐居民逃走,军饷无所出,乃严禁出口。但五个月来,偷渡南洋者达六千余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永春人民先后开展了东区农民运动,鳌峰抗捐抗税斗争和安(溪)南(安)永(春)德(化)红色区域三年多的游击战争,国民党政府多次进行“围剿”,达埔、蓬壶、鳘峰、石鼓、仙夹、岵山、东平、湖洋、介福等地区群众被迫成批逃往国外,这就造成永春人民大批出国的第三次高潮。一些知识分子如李秋萍、李晓山、黄一鸣、曾绍舜、林怀才、陈其挥、林刚中、郑光华、郑炯山、郑绍基、郑植基、林东汉、颜超雄、李紫云、余丽水等等,就是在这个时期被迫出国的。据《崇道报》民国26年7月10日报道:上半年永春人民出洋的约有五六千人之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大肆抓丁,对壮丁百般虐待,东岳、石玉、社山等新兵营,都发生过集体枪杀新兵的惨案。群众触目惊心,因而“逃壮丁”的很多。1938年3月《泉州日报》曾载:永春拟逃出洋男女滞厦者达数千人,各客栈形成人满之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加紧征兵、征粮、征税。人民为抵制“三征”,纷纷外逃。这是永春人民大批出国的第四次高潮。在这个时期,永春出国的青壮年达二三万人,以帖山地区最多。城关郑雨意,为了逃避抓兵,忍痛卖掉亲生儿子做路费逃往南洋,其儿子的卖身契曾在1959年晋江地区华侨展览馆中展出。民国34年(1945)9月17日《泉州日报》载:“出洋最多之县份……如南安、永春,竟有全乡十分之八均属妇孺,难觅百余个壮丁。”
  新中国成立后,东南亚各国也相继独立,对外国人入境作了种种限制,永春人民往海外定居的主要是同亲人团聚或继承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至1987年,全县出国人数为5005人,其中“文革”前出国的4246人,“文革”后期至1987年间出国的759人。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际良
相关人物
陶绶
相关人物
林俊
相关人物
吕荣元
相关人物
吕文活
相关人物
吕方
相关人物
吕孙文
相关人物
林担
相关人物
林多雅
相关人物
潘万箱
相关人物
罗福安
相关人物
陈阿贵
相关人物
李禧
相关人物
林桃师
相关人物
郑双
相关人物
周知事
相关人物
周祖武
相关人物
李秋萍
相关人物
李晓山
相关人物
黄一鸣
相关人物
曾绍舜
相关人物
林怀才
相关人物
陈其挥
相关人物
林刚中
相关人物
郑光华
相关人物
郑炯山
相关人物
郑绍基
相关人物
郑植
相关人物
颜超雄
相关人物
李紫云
相关人物
余丽水
相关人物
郑雨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