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储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3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储蓄
分类号: F832.22
页数: 3
页码: 507-50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储蓄业务的发展情况。民国时期,福建省银行、中国银行开始办理储蓄业务,吸收华侨信汇。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银行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开展多种储蓄类型。到1985年底,全县城乡储蓄余额达9137.7万元,比1979年增加7781.2万元,年平均增长23.6%。储蓄余额超过永春货币流通总量,人均204元。
关键词: 永春县 银行业务 储蓄

内容

民国27年,福建省银行、中国银行开始办理储蓄业务,主要吸收华侨信汇,有定期、活期两种。还有强制派购的“储蓄券”、“节约建国储蓄券”,“乡镇储蓄券”。30年中央储蓄会发行有奖定额储蓄券,邮政储金汇业局在城关、五里街、蓬壶代售。37年8月,全县定、活期储蓄户为10599户。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省银行、县银行在海外设有机构,华侨储存多,如中国银行29年、30年达5000多户,2000多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银行办理城乡储蓄,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
  1950年开办折实储蓄存款,注明当天折实牌价,到期按新牌价支付,确保储户利益。当年储蓄余额1.9万元。1951年办理保本保值储蓄存款,亦称双保储蓄,也办理货币定额储蓄,即定额存单。下半年银行在各乡设立营业机构,便利储户存取,到年底储蓄余额上升至46.7万元。1952年物价日趋稳定,停办保本保值储蓄,全部实行人民币储蓄。以后曾先后办华侨储蓄存款和有奖储蓄。1953年举办农村优待售粮储蓄、部队储蓄。1957年全县11个行、处、所办理储蓄存款,种类有活期、定期、零存整取、有奖、存本付息等。还有77个信用社办理社员储蓄,余额440.8万元,其中农村储蓄142.3万元。
  1958年开展“放卫星”、“搭擂台”竟赛,以搭发、硬扣办法,不分存款性质吸收储蓄。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储蓄下降,1963年开始回升。到1965年底余额532.3万元,比1950年增加530.4万元,年平均增长45.6%。1976年末,储蓄余额1356.5万元,比1966年增加774.6万元,年平均增长8.8%。
  1977年到1985年国家5次调高储蓄利率,活期储蓄由月息1.8厘调至2.4厘,一年定期储蓄由月息2.7厘调至6厘,并增加储蓄种类,扩大储蓄网点。1985年银行储蓄种类有:活期、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付息、有奖贴花、定额有奖等)。农村115个信用社、站办活期、定期储蓄。到1985年底,全县城乡储蓄余额达9137.7万元,比1979年增加7781.2万元,年平均增长23.6%。储蓄余额超过永春货币流通总量,人均204元。1987年底城乡储蓄余额达14645万元,人均318元。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建省银行
相关机构
中国银行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