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路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30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公路管理
分类号: F542.857
页数: 1
页码: 4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春公路管理历经乡村自行养护到专业化队伍的发展过程,公路养护工具从手工到机械化进步,公路养路费征收逐年增长。
关键词: 永春县 公路管理 公路养护

内容

过去大道和乡村小路的养护都由各乡自已安排,有些乡村的乡规民约规定每年或每季有一个道路修养日。每逄修养日,所有的男劳动力都自带工具参加修路,当天的腾食由乡里的添丁户和娶亲者分担。
  民国时期,公路由县路政局(又称工务段)管理,公路养护工作也由路政局兼管。县城设一个监工站,站长一人,站务管理二人,公路维修养护由沿线乡村群众承包。由于蓝工人员吞没养路费,路况很差,汽车时速仅达15公里左右,且时爱粳阻。1936年抛锚停驶事故占出车率的47%。梅雨季节,公路变成烂泥路,无法通车。
  1952年底,晋江地区公路养路段在永春成立永春公路工区,地址设在城关西门边,有干部、职工61人。工区配备区长,主办工程技术员、材料、财务等人员。根据公路线路里程、等级情况,配备若干养路工人,成立6个公路养路斑(组),负责南安大桥至德化英山格(晋永线的一段)96公里的公路维修养护工作,属公路维修养护的专业队伍。
  1958年,公路大发展,专业养护人员不足,全县一般公路和简易公路164.5公里,交给公路沿线的下洋,白珩,锦斗3个社队组建的公路民养队养护,有工人45人,属临时专业队伍。1959年,为便利公路养护的统一管理,把这3个公路民养队收为国家专业养路队。
  1978年,永春公路工区创建沥清路面施工队,队址在石鼓公社卿园大队豳狗山,拥有山地面积16.2亩,有渣油罐汽车1辆3.5个吨位,材料汽车3辆13个吨位,1个料场,1个300吨的沥清大油池,还有破碎、沥清热拌、压路烤油等机械设备。
  1979年永春公路工区改为永春公路段,下设卿园、锦斗2个公路站,38个养路班组。1985年,永春公路段有干部,工程技术员,工人268人,维修养护干线10条239.5公里,县道4条82.8公里,乡道4条44.4公里。干线都建有养路工房。到这一年止,永春公路段按规定先后两次把75条长479.8公里的县乡村公路移交县交通局管理,交通局负贵技术,资金统一管理,组织公路沿线乡村劳动力,建立养路班组80个,有工人200多名,属临时养路人员。有的县乡公路也有养路工房,社汤公路工房是旅美侨生梁小苓捐建的。
  1985年7月1日建立福建省公路局永春养路费征收站,隶属永春公路段,设站长1人,征收人员3人。1985年下半年征收汽车养路费125万元,1986年征收317万元,1987年征收344.7元,完成年计划111.3%。
  永春公路初期的养护工具仅有手板车、洋镐、锄头、畚箕,扫把等。1972年开始,有大型货车1辆4个吨位,丰收27型拖拉机1台。至1985年已拥有12吨压路机1台,大型货车8辆29个吨位,工具车1辆,维修机床4台,养路机36台,破碎机4台,实现了养路半机械化。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梁小苓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永春县路政局
相关机构
永春县交通局
相关机构
福建省公路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