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建筑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09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建筑业
分类号: TU984
页数: 5
页码: 171-17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春县的房屋建筑在新中国成立前主要由个体工匠和包工头承包,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县建筑工程公司等建筑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整顿和改革,提高了设计和施工技术,并扩大了承包业务。
关键词: 永春县 建筑业 房屋建筑

内容

本县的房屋建筑,1949年以前多数是建房者雇工或个体工匠承包建筑,工程较大的则请较有名气的师傅设计施工、调派工匠协同建筑。民国30年(1941)虽成立县建筑工会,但a有固定的建筑队伍,建筑业的组织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至1985年,全县有22家县级、乡(镇)级,村级的房屋建筑企业。
  建筑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技术,已从传统的土木结构建筑提高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企业经营、技术管理方面也进行了整顿和改革。
  第一节 施工队伍
  一、县建筑工程公司
  民国30年(1941)县成立建筑工会,会员少,建筑工程均由几个包工头承包,工人由包工头临时雇用。
  1950年初,省总工会派员到县城、五里街等地组织了4个区的基层建筑工会。1951年,县总工会调整建筑工会,选举了主要干部,设置了组织机构。1952年10月,建筑工会通过民主改革,成立了五里街、东平、湖洋、岵山、仙夹等基层建筑工会,发展会员208人。1953年4月,由五里街、东平等基层建筑工会参加民主改革,组并为城区建筑工会。
  1954年,由城区建筑工会发展为永春建筑社,开始有设计绘图、工程预算等专业分工,并购置机械没备,扩大承包业务,同时分设东平、城关、五里街三个施工点。固定职工100多人,业务范围主要为承包土木结构的公用建筑。
  1958年,桃城建筑队部分人员并入永春建筑社。永春建筑社改为地方国营永春县建筑工程队,成为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共有职工352人。同年12月又改名为永春县建筑工程公司,增设了铁工,木工、石料、石灰、砖瓦等厂和一个附属运输队,职工增加到507人。1959年,职工队伍发展到544人。在门窗制作、铁器加工、锯木等工艺实现了局部的机械化,建筑施工初步定型。
  1960—1961年,县建筑工程公司进行整顿精简,分批下放了工人400人。1962年,体制改变,恢复为集体所有制的建筑生产合作社,改名为永春县建筑社。在收缩调整以后,同年组建了县建筑联社,作为管理的辅助机构。
  1968年5月,县建筑社成立革命委员会,同时增添了铁工、机修等车间。
  1972年,在生产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和调整,县建筑联社改为县建筑工程公司。到1979年,全公司拥有固定职工260人、合同工300人。1984年,公司实行生产包工到队、组的经济责任制。1985年又制订业务横向联营的经营方针,除了原有的3个施工队外,又设立两个施工处。目前有多支施工队伍分别在厦门特区、深圳特区、宁德地区、龙岩地区等地承建土建工程和水利工程。
  1985年,县建筑工程公司经福建省建设委员会核定为三级房屋建筑企业。拥有固定职工275人,长期合同工331人。其中有工程技术管理人员40人(内有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4人)。拥有固定资产86.26万元,自有流动资金26.2万元,自有各项专用基金68.8万元,施工机械设备216台(件),总功率1244马力,总价值38.38万元,每个职工平均动力装备率2.05马力。设有钢筋铁件加工,汽车机械维修、水电安装、木材加工、木门窗制作,家具制作和水泥预制品等车间以及砖厂一座。
  二,乡(镇)村建筑队伍
  全县乡(镇)村建筑企业计31家,其中经福建省建设委员会核定为三级房屋建筑企业的3家,四级的8家,五级的5家,六级的7家,未定级的8家。
  (一)三级建筑企业
  城郊建筑工程公司。它的前身是1959年创办的桃城建筑队。该公司从一张办公桌、半套脚手架、36个社员起家。到1984年,有固定职工183人,合同工300人左右,其中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63%s固定资产107.38万元;施工机械设备142台(件),总功率1559马力。设有水泥厂、砖厂、预制构件场,家具厂,锯木厂和汽车修配、木门窗、铁工等车间。该公司是县内建筑队伍中力量比较强大的一家。1980—1985年承建的公用和民用建筑工程,有8个工程被孩定为全优工程,包括永春一中郑信顺纪念堂(框架结构,高度20.6米),县糖厂露天蔗场,压蔗车间(配有20吨吊车设备),卧龙石拱渡槽(单拱跨33米,高30米)等。1985年,该公司经首建设委员会核定为三级房屋建筑企业。
  城关建筑工程公司。是1981年7月随行政区划的改变、由原城郊建筑工程公司分
  出来的一支建筑队伍。该公司至1985年,有固定职工165人,合同工262人,其中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99%;固定资产66.70万元,施工机械设备109台(件),总功率1576马力。1982年以后,创建全优工程4幢:县进修学校综合楼、农资公司办公宿舍楼、粮食局门市宿舍楼、二轻局办公门市宿舍楼。
  该公司在乡镇建筑队伍中,施工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技术力量,1985年经省建设委员会核定为三级房屋建筑企业。
  蓬壶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成立,初名蓬壶建筑社,社员34人。到1985年,‘该公司有固定职工233人,合同工287人,有固定资产35.52万元,施工机械设备70台(件),总功率715马力。1977年至1985年创建了不少的优良工程。
  (二)四级建筑企业
  五里街建筑工程公司。1964年建立,现有固定职工66人,合同工143人。
  石鼓建筑工程公司。1964年建立,现有固定职工106人,合同工87人。
  东平建筑工程公司。1964年建立,现有固定职工140人,合同工63人。
  达埔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建立,现有固定职工235人,合同工140人。
  锦斗建筑工程公司。1964年建立,现有固定职工120人,合同工50人。
  坑仔口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建立,现有固定职工98人,合同工108人。
  岵山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建立,现有固定职工100人,合同工120人。
  玉斗建筑工程公司。1964年建立,现有职工203人,固定资产29万元。
  (三)五级建筑企业
  下洋建筑工程公司。1974年组建,现有固定职工38人,合同工140人。
  桃东建筑工程队。1962年组建,现有固定职工68人,合同工80人。
  桃城建筑工程队。1967年组建,现有固定职工51人,合同工33人。
  梅林建筑工程队。1979年组建,现有固定职工65人,合同工121人。
  洋上建筑工程队。1978年组建,现有固定职工72人,合同工92人。
  (四)六级建筑企业
  有介福,桂洋、苏坑、吾峰、湖洋、丽里、观山等7家。
  此外,还有未定级的呈祥、儒林、西安、仙夹、西昌、美山、仙岭、汤城等8家建筑企业。1985年8月,岵山乡政府与华侨合资创办岵山建筑装饰公司。该公司从事现代化高级装饰,并在广东设立分公司,到深圳等地承包工程。
  第二节 设计
  1955年,由县建筑联社组织初级设计机构,以设计土砖木结构工程为主。这一年设计较大的建筑物有永春县粮食局城关、达埔500万斤粮食仓库各一座,跨度18米,节接木屋架,石土主体结构。
  1965年,设计了五里街卫生院(今中医院)工作室二层式混凝土结构(双向砼板),永春饮食服务公司大楼三层式混凝土结构,通用厂跨度18米10吨吊车车间一座。
  1974—1978年,先后设计的较大规模建筑物有华侨旅行社,四层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而积1711平方米,县文化馆大楼,四层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178平方米。
  1979年,县建设委员会成立设计室,配备专业工程师1人,专业技术人员2人。这一年,设计了永春邮电大楼,四层式混凝土结构,永春旅社,六层框架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2741平方米。
  1982年,设计县医院门诊大楼——延年楼。该楼为七层宫顶式大楼,兼有古今建筑的特色。这座大楼是我县规设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建筑面积6586平方米。同年,设计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为六层框架式混凝土结构,外观庄重,大方,建筑总面积3405.07平方米。
  自1979年以后,县城及乡镇规模较大的公用建筑,大多数为县建设委员会设计室所设计。
  第三节 建筑水平
  民国以前,永春县的建筑物大多为土木结构的平屋,只有少数寺庙和华侨、富户建的“红砖厝”。这个时期没有固定组织的建筑队伍,建房时,先请“风水”先生选定地点、坐向,再请土木师傅设计施工,造型简单,建筑式样长期没有多大变化。
  民国10年(1921),五里街民生路两侧的三层式楼房建筑,采用土、木,砖和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建筑技术的一个转折。19年,永春中学教师翁不倒在校内设计并主持施工了聚青楼(二层式,土、木、砖、钢筋混凝土结构)。后为纪念永春中学校庆,翁不倒又设计了三层式土、木、砖结构的“三一”楼和钟楼。30年,县成立建筑工会后,建筑技艺又有所提高,能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和房屋;但建三四层楼房的土墙和较大钢筋混凝土工程,仍须分别雇请永福(永泰县)师傅和广东师傅施工。
  1954年,由县建筑工会承建县群团楼,开始有设计绘图,工程预算等工序。1955年,建成城关和达埔500万斤粮仓二座。1956年3月16日,县建筑社承建天湖山开发矿山的建筑工程。1958年,建成了县商业局五里街冷冻厂。该工程的图纸是由苏联专家设计绘制的,省商业部门专款投资。工程结构复杂,有隔热、保温等设备,是施工难度大的工程。
  60年代初,全县城的建筑队伍集中到东关,用近一年的时间,建筑北硿华侨茶果场的场部和职工宿舍,上木结构,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使该场及时接待了难侨。接v,又由县建筑工程处设计图纸并施工,完成了通用厂混合结构工程。其中有跨度18米的10吨吊车车间。1966年以后,建筑技术又有进步,建筑项目不断增加,乡镇建筑企业承建的房屋,大都由原来的土木结构上升为砖石水泥结构,楼房层数由二三层向四五层发展。
  70年代,县建筑社引用、推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施工新技术,并试验成功无筋混m土拱形屋面。在县实验剧团宿舍工程中采用预应力小梁、混凝土板,门窗框预制构件施工,解决了建房用材问题,并缩短工期。
  在这期间,又建成华侨旅行社五层式大楼和永春化肥厂办公楼,宿舍楼、厂房共三座,其中有20米跨度的礼堂一座,36米跨度煤仓一座。
  至1975年,大多数的建筑队都配备了混凝土搅拌机、立式升降机、电焊机、振动机等机械。此后,房屋装修水平也不断提高,壁、地板的装饰也由过去的白灰、陶砖发展为涂料,瓷砖,水泥花砖、水磨石。到1985年,城关,城郊,五里街、坑仔口、岵山、石鼓、东平、壶、锦斗、达埔、下洋、桂洋等建筑工程公司,都配有水电安装队伍,从事高层建筑的电器和水塔、下水道、自来水管,“三化池”等的设计安装,使每个工程可以综合配套,一次建筑完整。
  1985年,县建筑工程公司建成七层式宫顶框架结构的永春医院门诊楼——延年楼和六层框架式县政府办公大楼,被泉州市建设委员会核定为全优工程。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