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武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69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武术
分类号: G852
页数: 2
页码: 668-66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德化县在明代开始推广武术,包括武举和武术在城乡中的推广。清代国术盛行,有些乡村设馆传艺,培养武科生员。民国年间,赤水、西墩、丁珑、岭头等地盛行武术,较有声誉的拳师有潘孝德、徐和诗等。建国后,武术得到新的发展和提高,主要流行的拳种有太祖拳、白鹤拳、达尊拳和龙桩拳等。
关键词: 德化县 民间体育 武术

内容

明代,武举(武科)列为选士科目之一,武术在城乡中得到推广。万历十年到崇祯九年(1582~1636年),全县有武举3人。
  清代,国术盛行。有些乡村设馆传艺,培养武科生员。从康熙五年到光绪十四年(1666~1888年),中武举42人。蜚声德化武坛的有林粲、徐士语、颜乃仓、张殊等。
  民国年间,赤水、西墩、丁珑、岭头等地盛行武术。较有声誉的拳师有潘孝德、徐和诗、黄振田、林孝东、李模、郑瑞凤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对武术进行挖掘、整理和改革,武术得到新的发展和提高。20世纪70年代,“自然门”由福州流入德化。80年代以后,在德化流行的有白鹤、五祖、达尊、龙桩等拳种;部分人兼习少林连环拳、十八罗汉拳、鸡拳、龙虎拳、通臂拳等。主要分布于林地、赤水、丁墘、水口等地。1985年3月与1986年3月,德化代表队分别参加晋江地区老人体育协会和泉州市第三届武术比赛。
  一、太祖拳
  太祖拳为最早传入德化的拳种。享有声誉的拳师有:
  王然(1779~1837年)擅长腾飞拳法,并谙折腿、飞沙伤眼之拳术。因脚力超群,博得“不是落地生根,而是落地沉江”的惊叹。
  民国27年(1938年),陈奇峰加入华侨“国术馆舞狮团”,此后在马来亚等地积极参加集资活动,支援祖国抗日战争,被授予“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证章;业医,尤擅伤科治疗,将拳技与人体运动医学结合起来应用于医疗保健,著有手抄本《格言传家立行篇》、《少林医方》、《论伤寒》、《中国医药起源》、《医家四要临床医方》、《小儿科麻疹症》、《阴济小儿科》、《天花症》、《临床医方》等书。
  1986年4月,陈清绳在省武术观摩比赛中获男子老人组传统器械(齐眉棍)第一名、传统拳术(太祖白鹤节)第二名。同年5月,参加全国“三献挖掘整理竟赛大会”,获“三献纪念”雄狮奖。
  二、白鹤拳
  白鹤拳传入德化的有“宗鹤”、“鸣鹤”等拳种。清光绪年间,永春拳师潘贞团到德化城关及赤水格设馆授徒。由此,白鹤拳在县内兴盛一时。其后,较有声誉的拳师有:
  潘孝德 光绪七年(1881年)生于德化赤水街,20岁时已掌握白鹤拳108套技艺。民国17年(1928年),参加南京“全国第一届国术考试”,获全国24名之内,被誉为“国术俊秀”。次年,带徒弟偕同邻县武术同仁一行20人出访新加坡、马来亚各地。
  此外,较著名的拳师还有清朝末年的林协(上地人),民国年间的许昭珠(永嘉人),50年代后的陈添恩(赤水街人)、涂抟(小铭人)等;80年代,黄兴基等成为德化白鹤拳新秀。
  1987年,日本冲绳拳圣武道馆馆长金城昭夫特来德化,与长于白鹤拳术的颜栽培等武术同仁切磋技艺。
  三、达尊拳
  达尊拳是五祖拳之一。早在19世纪30年代前后就传入德化,但长于达尊拳者不过一二。至20世纪60年代,达尊拳方得以发展。著名的拳师有林其塔,他不仅拳风古朴、技法丰富,还著有《技击入门》、《初探拳击的常见病》、《南拳较技》、《漳州武术史初探》、《战派南拳传统教学训练改革之我见》、《战派南拳的功力拳与气功》、《略谈武术发展的多向性》、《提高技击击打力的关键何在》等论文。
  四、龙桩拳
  1949年后由著名拳师陈海筹从福州传入德化,主要分布于斜山、阳山。
  此外,德化还有1984年开始盛行的太极拳、六合拳两个流派。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粲
相关人物
徐士语
相关人物
颜乃仓
相关人物
张殊
相关人物
陈清绳
相关人物
潘贞团
相关人物
潘孝德
相关人物
许昭珠
相关人物
林协
相关人物
黄兴基
相关人物
陈添恩
相关人物
林其塔
相关人物
陈海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