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民游击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56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人民游击战
分类号: K265.6
页数: 2
页码: 569-57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化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游击战争和解放斗争情况。
关键词: 游击战 德化县 军事

内容

1932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红二支队)在安溪县成立。同年九月,中共德化工委会成立,建立三班、丁溪、土坂、盖德4个中共支部。冬,红二支队开始在德化东区开展游击活动,惩处一些国民党军政要员及地主、恶霸,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抗租、减租和武装斗争。
  1933年2月间,三班等10多个村415户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秘密参加农民协会和赤卫队。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部分武装力量,在盖德溪头、仙荣山仔林、三班等地开展抗缴“窑烟捐”、“膏火田”,扩大了游击区域。4月间,中共地下党组织派人打入张雄南部进行策反工作,张部副官吴杰等先后二次送枪工2支支援游击队。8月间,安(溪)南(安)水(春)德(化)游击队多次在三班、鹏湖、小溪、土坂、英山等地公路沿线破坏敌人的通讯网。
  1934年4月14日,中共德化工委配合游击队在丁溪镇压国民党县党部执委李亲起,同时于盖德村镇压民愤极大的林青龙部连长林勤祖以及国民党暗查队员曾受,并宜布其罪行。5月上旬,中共游击队领导人李剑光率队于三福村抓捕民军营长徐会春的胞弟徐会祥;在下寮村与保安队百多人交火,打得保安队狼狈逃回县城。夏秋间,中共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队长尹利东,先后两次到德化指导游击活动。
  1935年,红二支队第四大队长颜泗德、红二支队第三大队教练官颜礼纳在战斗中不幸先后牺牲·地下工作人员陈子仙叛变,林书作、李其森等领导人避难南洋,游击队主力被迫转移,斗争一度受挫。
  1945年5月底,中共闽中特委书记黄国璋、闽中游击队直属支队祝增华带领游击队40多人到毛厝保开展武装斗争。11月,国民党加强反共,胡季宽团派一个中队到毛厝“围剿”游击队,逮捕周围群众160多人,洗劫6户家产。祝增华、高祖武转移到十字格。1946年春,国民党特秘室秘书苏健、军事科长林其瑶带兵到十字格“围剿”游击队,多数游击队员安全转移,视增华、毛票等17人于4月间转移到南安八都一带,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1946年,人民解放战争打响以后,原在德化、永泰、仙游、大田、永春、南安、安溪等地活动的中共地下武装力量主动出击,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地方反动势力。
  1947年7月14日,中共闽中游击队戴云纵队100多人从永春呈祥进入德化县境内,向戴云山挺进,路经锦福乡暗林口时遭国民党德化县自卫中队的追击,游击队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枪战。后退入南斗和上洋交界处,遭伏击,由于敌众我寡,游击队被迫分三路突围,战斗中,高祖武等29位同志牺牲,何国英、姚世成等人被俘,黄国璋、林汝南、毛票等30多人冲出重围,转移到永春、莆田组织力量坚持斗争,许集美、史爱珠等人在南斗、祥云等处就地疏散治伤,在群众的掩护下,安全返回部队。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雄
相关人物
吴杰
相关人物
林勤祖
相关人物
李剑光
相关人物
徐会春
相关人物
徐会祥
相关人物
尹利东
相关人物
颜泗德
相关人物
颜礼纳
相关人物
陈子仙
相关人物
李其森
相关人物
黄国璋
相关人物
祝增华
相关人物
胡季宽
相关人物
何国英
相关人物
姚世成
相关人物
林汝南
相关人物
许集美
相关人物
史爱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