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县委重要的领导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399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县委重要的领导活动
分类号: D267.2
页数: 6
页码: 430-4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委重要的领导活动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组织活动 党员

内容

1949年11月24日,德化县城解放,但国民党残部及地方土匪猖獗,有待肃清;经济凋敝,有待恢复。1950年3月,中共德化县委建立后,随即组建各级农会和区、乡、村人民民主政权,废除保甲制度,发动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和减租减息。同时,组织民兵,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
  大规模的剿匪工作。
  1950年冬,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在一面剿匪,一面土改的方针指导下,先在一区浔中镇进行土地改革试点。翌年初,全县分期分批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1年底,土改工作基本结束。盘踞在德化的林青龙、陈伟彬、刘子宽、苏玉英等4大股24个小股2933名土匪也于1951年7月基本肃清。同时,逮捕和处决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剿匪运动于1952年底结束。
  1952年1月,县委在县党政机关干部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运动对先后查出犯有贪污行为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或党的纪律处分,对构成犯罪者,依法判刑或管制。1952年2月,“三反”运动又结合整党,严格查处党内的贪污、浪费现象,严肃批判和纠正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行为。党员按照党章规定的八条标准对照检查自己,经受教育和考验。
  1952年1月,在工商界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采取自报公议的办法,对偷税漏税者给予补税、罚款,对严重不法分子给予严厉打击。
  1952年,组织互助合作,发展农业生产。首先在一区丁溪乡组织互助组试点,创办何良互助组。接着在1~4区组建互助组,并以丁溪、雷峰、湖坂乡为重点,从点到面,全面铺开,同时加强领导,获得农业大丰收。
  三年的恢复工作,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安定了社会秩序,国民经济开始恢复与发展,1952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1242.62万元,比1949年增长了30%。
  1953年,县委对互助组进行全面整顿。是年底,全县有互助组2141个,参加互助组的农户17561户,占总户数的65.82%.1954年初,县委以何良互助组为试点,组建第一个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至6月底,全县办起7个初级社,103户农民入社。1955年7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至10月,全县有初级社255个。1956年,全县开展创建农业生产高级社运动,至1957年,高级社已发展到198个,入社户数占总农户数的95.92%,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
  1953年底,县委抽调干部分赴各区、乡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开展回忆、对比、算账、诉苦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至1954年1月底,全县超额完成粮食统购入库任务。
  1955年,成立“中共德化县委审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按上级规定的审查对象进行审查,并分别作出结论,澄清干部队伍的政治面貌。1956年2月,成立“中共德化县委五人小组”下设办公室。动员全县党、政、群和企事业等单位于部、职工,开展肃反运动。清查个别暗藏在
  革命队伍中的反革命分子。
  1958年,成立“中共德化县委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领导小组”,组织“私改”工作队,全面开展对私改造。至年底,对1502名私方人员、个体商业者、手工业者分别转入地方国营、生产合作社、集体商业、合作小组。全面完成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2月,成立“中共德化县委知识分子问题领导小组”.3月下旬,召开知识分子代表会议,学习贯彻周思来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报告》,嗣后在知识分子队伍中发展新党员45名,提拔73名知识分子担任各级领导,帮助219名知识分子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1957年,县委遵照中央《关于一九五七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把增产节约运动列为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勤俭节约的宣传教育,号召机关干部节约用钱,积极储蓄,支援国家建设。全县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1957年,县委根据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先后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动员广大干部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以及党政机关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建议。县委根据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建议,进行边整边改、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反右派斗争从县直机关开始,乃至工业、手工业、财贸、文教、工商界等系统,由于运动扩大化,错划一些干部、教师为右派分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全部改正,恢复名誉。
  1958年,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县委提出“苦战三年,改变德化落后面貌,达到粮食亩产跨《纲要》。实现亩产千斤县”的口号。“大办工业”、“大建公路”。还成立“中共德化县委钢铁指挥部”,建立阳山、盖德、岭脚、上涌四个“钢铁基地”,组织7万多人参加“钢铁大会战”。当年虽为县办工业、交通莫定基础,但因劳动力过分集中搞钢铁而忽视农业生产,造成粮食减产,还毁掉成片森林。1958年10月,撤销全县31个乡。建立8个人民公社,农村普遍办起公共食堂,由于农业减产,人民生活受到影响。1960年上半年,出现水肿病等非正常死亡现象。是年5月中旬,县委召开紧急会议,成立防治水肿病领导小组,下设“安排群众生活办公室”,采取发放回销粮、救济粮、救济款等措施,成立“小秋收”指挥部,把“小秋收片运动列入各级党委议事日程,发动社员大种瓜、菜、豆,组织医务人员下乡巡回治疗,群策群力终于在短时间内扭抟了困难局面。
  1960年冬,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开始精简机构,充实基层,下放劳动力,加强农业第一线。
  1961年,县委成立整风整社领导小组,在84个大队中开展整风整社运动,纠正“干部强迫命令”和社队财务管理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部关系。同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调整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并按政策分给社员自留地,允许经营部分家庭副业,实行“三包一奖”(包工分、产量、成本。超产奖励)“四固定”(耕牛、农具、土地、劳力固定)责任制,建立劳动定额、评工记分等制度。
  1961年8月,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进一步纠正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等错误,解散公共食堂,恢复集市资易。县成立处理退赔委员会,对“大跃进”以来的“一平二调”的款、物实行退赔,促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与发展。
  1962年,县委成立“精简领导小组”,精简机构,精简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遵照中央《关于加快进行党员、干部甄别工作的通知》,县委成立领导工作机构,对1958年后“拔白旗”、“反右倾”、“整风整社”等运动中受处理的党员、干部进行甄别平反,增强党的团结,改善党和人民群
  众的关系。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县范围内掀起“学雷锋,做好事”热潮。1964年开始,全县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工业战线开展以“五好”为中心的比、学、赶、帮、超运动,学解放军,学大庆,大兴革命化,掀起工业生产新高潮。1965年5月,学习毛泽东著作由县直机关扩展到农村干部群众中。县委要求各机关单位要把《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思》、《愚公移山》作为必读的基础课。
  1964年,县委根据中央关于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成立“社教试点工作领导组”,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同年10月,根据省委的指示,抽调350名干部,由县委书记带队参加省委在南安开展的点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县内继续开展面上社教运动。1966年2月,县委还在全县各级党委、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中,掀起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社教运动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停止。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波及德化。1967年1月,造反派向党政机关夺权,县委等领导机构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5月1日,成立县革命委员会。主持全县工作。1970年6月,县革委会成立党的核心小组,行使县委工作职能。
  1971年7月,恢复县委会,召开中共德化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工作逐步走向正轨。1971年8月,开展“批陈(伯达)整风”运动,1972年春,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批林整风”的指示,全县从上至下,层层举办学习班,开展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是年开展全县性“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兴修水库、建小水电站、农机站等。1973年,县召开“农业学大寨”先进积极分子代表和三级干部会议,进一步部署“农业学大寨”工作。
  1975年,贯彻中央“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着手恢复遭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破坏的生产管理体制和生产秩序,对工业企业进行整顿,全县工业企业生产开始好转和发展。是年底,贯彻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县委提出“全党动员,大办农业,苦战五年,建设‘大寨县’”的口号。并抽调311名社队干部组成工作队,深入社、队组织的35个农田基本建设点,对改变农业生产条件起了积极推动作用。1976年3月,开展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波及全县,县委机关正常土作又遭到严重冲击,使一度趋向好转的工农业生产重新陷入停滞混乱状态。至当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县委领导机关工作才逐渐恢复正常。
  1977年5月,县委成立“清查”专案组和揭批查办公室,开展揭批查活动。同时开展“两打”(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打击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运动,但由于“左”的影响,使“两打”运动出现偏差。
  1977年,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把三班、浔中、大铭、溪洋、上涌5个公社列为建成大寨式重点公社,要求把三分之一的生产大队建成大寨式大队。同年,县委成立“工业学大庆”办公室。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
  1978年5月,开展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教育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年,县委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对“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案件进行全面复查,确属冤、假、错案者均给予纠正平反。落实政策工作直至1988年9月结束。此外,还为绝大多数已改造成为劳动者的原地主、富农分子摘帽改定成份。
  1978年8月,县委部署建设杉木、毛竹、油茶、茶叶、柑桔、油桐、漆树7个“万亩基地”大会战。建立农田基本建设规划队。并在浔中公社进行行规划试点工作。1982年在加强规划的同时,再次提出巩固和建设好7个“万亩基地”,念好“山字经”。1984年,除油桐、漆树外,毛竹、茶叶、杉木、油茶、柑桔都超过万亩规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工农业各项建设任务,由各个部门分解和组织实施。
  1979年。根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确定经济建设三年调整的主要任务: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生产搞上去;大力发展瓷器为重点的轻工业生产,扩大外贸产品出口。
  1980年初,贯彻中央关于“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组织县社干部下队帮助抓落实,对全县1656个核算单位分别采取小段包工、定额计酬或包产到组、联产计酬的生产贵任制。翌年初,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县
  委提出:农业要在继续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把重点转到农业科学技术方面来;在保证粮食生产逐年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把重点转到多种经营上来。是年,农业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责任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专业组、专业户、重点户的承包形式。
  1981年5月,设立稳定林权发证领导小组,开展落实山林权和林业生产责任制试点。10月,全面开展林业“三定”(稳定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翌年3月,完成林权发证工作。1982年底,县委又对林业生产提出造、管、育的奋斗目标和措施。1986年,专题
  研究林区开发问题,对林政管理和改革林业生产的造、管、用等生产方式采取了具体措施。
  1981年3月,县委在全县开展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1983年初,成立“德化县五讲四獒三热爱活动委员会”,提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开展“三优一学”活动。2月,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和1982年度各条战线的先进单位代表及先进生产(工作)者会议,有794人受到县委、县府的表彰。5月,开展清除精神污染,严禁传播黄色书刊、录像,继续深入打击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活动。1984年,继续深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搞好文明村镇建设,重点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系统教育,涌现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1985年,城乡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村镇及“五好家庭”活动。县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加速专业电影院和龙浔公园建设,铺设县城水泥路面,拓宽南大路人行道和沿溪人行道,兴建县、乡电视差转台,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园林庭院。
  1982年初,县委组织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反对封建迷信,反对买卖婚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县委常委到基层党支部,以端正党风为内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改革、开放清除思想障碍。在城乡开展狠刹占田盖屋、乱砍滥伐森林、聚众赌博、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歪风邪气。是年初,又抽调630名干部组成工作队深入社队清理历年旧账。历经半年,整顿127个大队和84个大队企业的财务管理。清理1617个生产队的集体财产,签订承包合同,解决体制下放后财务管理紊乱等问题。
  1982年10月,县委四届五次全委会上,对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问题作了专题研究,并作出《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把教育工作列入县委、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投资,优先安排经费。1985年,县委、县府表V了1984年度4个普及初等教育的先进单位,重奖18名优秀教师,吸收78名优秀教师加入中共组织。9月10日,县委成立庆祝教师节领导小组。在第一个教师节中,隆重召开庆祝大会,表彰全县先进教育工作者,颁发执教三十周年教师的荣誉证书,增拨教育事业费,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征收教育事业附加费,并发动群众集资办学,是年,筹集资金100多万元。1986年还表彰1984~1986年农村集资办学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乡财政投资教育人均达10元以上的杨梅乡、大铭乡、汤头乡和人均集资达30元以上的35个村,以及10名集资办学工作积极分子。1987年9月,县委在教师节大会上表彰了19861987学年度的先进教育集体、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1982年1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和水电部副部长李鹏等视察德化,作了“贷款办电、以电代柴,保住森林,尽快改变德化面貌”的重要指示。5日下午,县委召开会议,专门部署传达,并就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生产确定具体行动措施。11月23日,县委制定建设农村初级电气化县规划。1983年,国务院批转德化县为初级电气化一百个试点县之一。1986年3月,县委进一步提出:“奋战三年,争取二年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的具体步骤。1989年6月,经省政府水电厅组织验收,全县供电率达98.1%,各种指标均达到国家水电部颁发的初级农村电气化县的标准,实现了初级电气化县。
  1983年下半年,县委根据中央关于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对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县委常委的平均年龄44.7岁,比调整前降低6.9岁,县党政机关46个单位,正、副职领导109人,平均年龄44.19岁,比调整前降低6.93岁。县委对公社(镇)107名领导成员,平均年龄37岁,比调整前降低4.7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水平相应都得到提高。
  1984年,县委根据省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提出积极培养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凡符合条件的要积极培养发展党员,大胆提拔符合“四化”条件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担负领导职务。重视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智力开发,增加智力投资,要求各乡都成立“科协”组织,加强科技知识普及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鼓励发明创造。1985年,还专门召开工程师以上的知识分子座谈会,建立知识分子代表“季谈会”制度,调动知识分子为振兴德化出谋献策的积极性。县委还决定县财政每年按增长收入部分的千分之五增拨科技事业费,促进科技知识普及。
  1985年3月,县委、县府分别对乡(镇)、县直机关部、委、办、局正职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制度。下半年,对县直和乡镇一级领导干部中45岁以下,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中青年干部进行全面考核。加强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1985年3月,县委成立整党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抽调巡视员、联络员,培训整党骨干,全县整党分为三批进行。通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查处个别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和违法乱纪等问题。整党中,县委还成立核查“三种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重点清查造反起家、帮派思想严重、打砸抢分子等“三种人”。整党后阶段进行党员登记,对少数犯有各种不同错误的党员,分别给予党纪处分;对长期不起党员作用的,分别不予登记、缓期登记或劝其退党等组织处理。整党中,制定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八条守则,各级党组织建立健全学习和组织生活制度。县委还作出《关于建立抓党风建设岗位责任制的决定》,组织6个检查组,对全县18个乡镇党委抓党风建设岗位贵任制进行全面检查。各级党组织建立抓党风建设“一定三包”责任制。整党工作于1987年7月结束。通过整党,增强了党的战斗力。
  1985年初,县委贯彻中央(1985)1号文件,将发展商品经济的立足点转向干家万户,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为了加强对商品生产的领导,县委常委除承担各自分管的部门工作外,还分别挂钩一个乡(镇),实行挂钩蹲点责任制。
  1986年是“七五”规划的头一年。县委及时提出1986年工作十项要点和五条措施。要求抓好陶瓷、酿造、冶炼、建材等重点企业,筹办2家千万元产值的骨干企业;抓好乡镇企业,完善生产承包责任制;兴办联合体企业;搞好城镇建设,组建房地产开发行业,鼓励职工集资建房。
  1986年4月,县委根据德化农业经济土地多,耕地少;资源多,开发少;原料多,产品少;劳力多,人才少的状况,组织各乡(镇)领导到外地参观学习,探索振兴德化的路子,制定发挥林、瓷、电、矿优势,扶持兴办乡镇企业的规划和措施。
  1986年5月,县委本着“抉志扶本”原则提出扶贫工作的16条措施。6月,成立脱贫致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扶贫工作队进驻贫困乡、村,县委领导成员、县直70个局级单位分别建立扶贫挂钩点。7月,县委专门召开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抓好7个生产基地建设(即:木竹原料基地、茶果生产基地、陶瓷出口基地、矿产品生产基地,肉、禽、蛋品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饮料生产基地),领导成员分工负责,纳入任期目标责任制。同时制定关于第七个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期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规划。8月,召开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带头致富经验交流会。至1989年,脱贫户已占贫困户总数的98.5%。
  1987年,组织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顶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教育,县委常委深入基层,宣讲中共“十三大”精神。6月,在全县开展“新时期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大讨论,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对照党员标准;忆党史和个人成长史;查个人思想,党性观念和表现。是年,县委就经济工作近期的主攻方向,指出必须发挥劳动力优势,放手大搞“三来一补”(来料、来样、来件加工,补偿贸易);兴办出口创汇的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创汇农业,扩大创汇,逐步实现农、工、贸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指导思想。并就进一步发挥林、瓷、电、矿资源优势和转化为商品优势,扶持发展乡镇企业,扩大出口创汇,振兴山区经济,制定具体规划和措施。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青龙
相关人物
陈伟彬
相关人物
刘子宽
相关人物
苏玉英
相关人物
何良
相关人物
丁溪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雷锋
相关人物
焦裕禄
相关人物
江青
相关人物
胡耀邦
相关人物
李鹏
相关人物
季谈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