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机械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24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机械运输
分类号: F512.757
页数: 4
页码: 283-28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德化县的货车和客车运输发展历史。民国时期,德化县开始使用汽车进行运输,但后来由于公路毁坏和能源短缺,汽车运输中止。直到1953年,汽车运输才得以恢复。
关键词: 德化县 交通运输 机械运输

内容

一、货车运输
  民国13年(1924年),徐飞龙、张克武等购置货车2辆,运驶于城关至三班、城关至西山之间,民国22年,泉州至德化、大田公路通车后,先后有“泉永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省运输公司在德化设站,办理客、货运输业务。民国29年后,石油紧缺,汽车都改成木炭车,车上置一个高2米多,直径0.7米左右的锅炉,以木炭作燃料产生蒸汽作为动力,耗能大,功率小,速度慢,吨位小,噪音大,民国31年,加上公路全毁,汽车运输中止。
  1953年。汽车运输恢复。次年,泉州汽车运输处设德化、赤水车站,有汽车6辆21吨位,由泉州运输处发车,兼营客运;同期,德化新建瓷厂(现德化第二瓷厂)首家购汽车自运,县林产化工厂,德化瓷厂也先后购买车辆。1958年“大跃进”期间,为加强运输力量,福建省运输局泉州总站调派货车46辆支援德化。1961年,省运输公司调大田货车队驻德化建队,当年全县共有货车94辆351吨位。1970年,县调集企业单位货车12辆成立“汽车班”,组织联合运输,随着全县公路增加,车辆增多,1977年拥有汽车139辆,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运输输专业户应运而生,全县货车量猛增,1987年底统计,有大货车382辆,小货车50辆,比1977年增长3.15倍,据专业营运单位统计,1987年货运量12.1万吨,周转1556.4万吨公里。
  担负货运的车队有:
  (一)福建省汽车运输公司泉州分公司德化货车队
  1958年1月,省汽车运输局泉州总站第十一队进驻德化,有福特车46辆,其中木炭车12辆,汽油车34辆,故称“福特车队”,1966年底,全队迁永春,县内运输由大田汽车第七队接替,翌年2月,大田七队迁德化,成立“德化货车队”,隶属泉州汽车运输总站管理,有干部,职工314人,汽车94辆(其中奇姆西木炭车67辆,汽油车7辆,苏制卡斯五一车20辆)。1962年2月,木炭车改为汽油车。1970年,改称省汽车一团四连,归晋江地区管辖,有货车81辆,1973年春,更名“福建省运输公司泉州分公司德化货车队”,拥车59辆,当年货运量16.4万吨,周转1545.9万吨公里。1979年以后,个体汽车加入运输,车队运输量逐渐减少。1987年,车队货车减少到68辆,年运仅8.3万吨,周转1026.1万吨公里。
  (二)德化县运输公司车队
  1970年12月,成立“德化县汽车班”,有货车12辆48吨位,1972年,改称“德化县汽车队”,1983年5月又易名“德化县汽车运输公司”,年运2.2万吨,周转380万吨公里,1987年,有货车28.辆140吨位,年运0.74万吨,周转216万吨公里。
  (三)林业车队
  1978年,成立德化县林业车队,有汽车3辆13吨位,主要运载木、竹,1981年增到8辆,1983年,车辆承包给个人经营,翌年,车辆卖给县车队,驾驶员也并入县车队,林业车队解散。
  (四)供销车队
  1981年6月,成立县供销车队,有汽车6辆24吨位,1987年增加一辆,共29吨位,由个人承包经营。
  (五)农资公司车队
  1982年,成立县农资公司车队,有汽车3辆12吨位,主要运输农业生产资料。1987年,车辆增加到6辆,共30吨位,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
  (六)商业车队
  1986年6月,成立县商业车队,有汽车6辆25吨位,1987年,实行租赁经营,车辆数不变。
  二、客车运输
  民国22年,“泉永德汽车股份公司”在德化设站,客运开始,当时只有福特、道奇硬席客车数辆,不上150个座位,民国28年,公路毁,客运中断。
  1954年3月,泉州汽车运输处派原“泉永德汽车运输公司”黄锡茂等5人,组建德化运输站,站址租用城关西门桥北木楼,面积24.4平方米,车辆由该公司提供,恢复客运。营运路段为泉州至德化,德化至赤水,同年8月,组建赤水运输站(为三级站),成为县西部地区客运中枢站。1958年,增开城关至三班、赤水至上涌、城关至雷峰三班次。同年5月,德化运输站址迁西门桥南(今龙鹏街鹏都1号),实用面积301平方米,设办公室,候车室和货运调度室以及零担托运仓库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运输秩序混乱,客运虽然维持,但发展缓慢。1975年3月,设里水口运输站(属四级站),1978年9月新建“德化汽车站”落成,车库、站占地1.3公顷,设办公室、候车大厅、售票房、行李房和可供10辆客车同时定位上车、装卸作业的停车车间以及可容40辆客车的停车场等设施。1984~1985年,公共交通公司,县汽车运输公司、个体户先后参加入客运。到1987年全县有客车57辆,1960个座位,日发65班次,开往福州、厦门、泉州、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大田、永安、尤溪、永泰、闽清、莆田等市、县,以及县内18个乡、镇63个行政村。据德化运输站和县汽车站统计,年客运量301.7万人次,客运周转9456.9万人公里。
  客运单位有:
  (一)福建省运输总公司德化运输站
  1954年3月建站。6辆客、货两用车,日发一班次到泉州。1969年有大客车4辆,日发10班次,年运5万人次,随着全县公路不断发展,班次逐渐增加,1979年,有客车12辆,日发17班次,年客运量63.5万人次。到1987年有客车47辆,日发58班次,年客运量达277.1万人次,周转8200.9万人公里。1987年所属赤水、水口二个区乡站,雷峰、葛坑、杨梅和上春洋4个代办站,全站干部、职工128人。
  (二)德化县运输公司客车站
  1985年10月成立,购置东风牌客车2辆94座位,日发6班次。1987年有客车10辆435座位,日发7班次,年客运量24.6万人次,客运周转1256万人公里。
  (三)县公共交通公司
  1984年6月,由县城市建设局(今县建设委员会)创办德化县公共交通公司,有客车3辆135座位,在城关至三班,南埕、水口、杨梅及泉州、厦门等线营运。1986年因管理不善而停业。
  (四)机关、单位
  1957年,中共德化县委、县华侨联合会各置小车一辆,此后机关、企事业单位陆续购置自用小车。1987年,全县有小车92辆,其中专用车18辆。1989年全县小车共86辆。
  三、拖拉机运输
  1969年,县搬运站首置手扶拖拉机2台,作短途运输工具。后由城镇发展到社、队,1976年,全县有148台,绝大部分为大队集体购买,农忙耕田,农闲运输,1980年以后,因承包转卖给个人,1987年,全县有手扶拖拉机1224台,均为个体户所有。
  1970年,县搬运站首家购进大、中型拖拉机3台,不久,农村推广“农业机械化”,社、队相继设立拖拉机站,1976年,全县有大、中型拖拉机46台,绝大部分用于运输,1981年,增至85台、由于拖拉机吨位小,速度慢,1983年后,逐渐被汽车所取代,到1987年,全县36台大、中型拖拉机均为个体户承包经营。
  四、摩托车
  1975年,县公安局始置一辆三轮摩托车,至1979年,有4辆双轮摩托车,为公安局等部门所有。1987年。全县有三轮摩托车52辆,为公安、税务、工商、林委等单位专用;双轮摩托车245辆。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徐飞龙
相关人物
张克武
相关人物
黄锡茂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德化新建瓷厂
相关机构
林业车队
相关机构
供销车队
相关机构
农资公司车队
相关机构
商业车队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