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24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古桥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2
页码: 277-278
摘要: 本文介绍德化县的古桥历史悠久,最早建于唐代,其中明、清两代最多。县内古桥包括木桥和石桥两类,其中一些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桥在历史上曾用于运输木材和竹子,但在1987年,一些古桥已改建为公路桥或其他永久性桥梁。其中比较有名的古桥有暗桥、尖岭桥、上深桥、西城桥、谢公桥、长寿桥、铭新桥和承泽桥等。
关键词: 德化县 桥梁 古桥

内容

县内古桥最早建于唐代,此后历代都有修建,其中明、清最多,建造年代可考的唐10座、宋7座、元2座、明20座、清33座,无可考的47座。其中登龙桥、广济桥、支涧桥、宴林口桥和通驷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桥有木桥与石桥两类:木桥有浮桥、木架木板桥、石墩木板桥、木事桥、独木桥;石桥有石拱桥、石板桥。到1987年,如云龙桥、龙津桥、鸣凤桥等古桥已改建为公路桥和其他永久性桥梁。现存较有名的古桥有:
  暗桥 上涌乡西溪村,唐僖宗年间(875~888年)建,条石干砌,长10米,宽2.85米,高7米,今完好。
  尖岭桥 于赤水乡戴云村,南宋淳祜十年(1250年),戴云寺信士捐建,为石板桥,长21.8米,宽1.6米,高12米,今完好。
  上深桥 美湖乡上漈村,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前,清嘉庆丁卯年(1807年)重修,为屋廊式石木单拱结构,长16.1米,宽4.10米,高8米,至今基本完好。
  西城桥 于汤头乡岭脚村,明天启元年(1621年)始建,为木构桥亭。清顺治四年(1647年)兵乱焚毁,十六年重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洪水冲毁,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再建单孔石拱桥,长30米,宽4.2米,高10米,宋代剑州路驿道经此,今仍完好。
  谢公桥 于赤水乡猛虎村,明崇祯间(1628~1644年)谢启衷重建,故名,后毁,乡民依旧址重建。结构为石砌单拱,长10米,宽4.5米,拱跨10米,高7.5米,两旁有栏杆。
  长寿桥 名山茶桥,“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水革桥”,位于上涌乡山茶,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民国37年(1948年),下涌郭振华募捐重建,长25.8米,宽4米,高6.5米,两端石台,以杉木横架成拱,木板桥面上盖屋亭,内设木凳,外有二层雨披,德化通尤溪古路经此,今仍完好。
  铭新桥 大铭乡大铭村,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民国27年复修,更名“铭新桥”,为廊屋式木质结构,桥墩石砌,长30.76米,宽4米。
  承泽桥 名济美桥,位于水口乡承泽村,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民国21年、民国37年、1955年和1962年先后多次维修,为廊屋式结构,长22.5米,宽3米,由40支木柱撑盖屋顶,桥面铺木板,四支木墩分两组由杂木支撑,别具一格。
  现存长15米以上的古桥还有17座。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振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